理论教育 释菜礼仪注及其研究成果

释菜礼仪注及其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郑玄解释,诸侯创设学校,礼乐器制作后用牺牲的血液涂抹,用币祭祀先圣先师,报告礼乐器制做完成,然后举行释菜礼祭祀先圣先师,报告礼乐器已经可以使用。虽然自东晋开始不断出现释菜名称,但是文献中并没有释菜的仪注,直到北宋才有记载。宋代释菜仪注宋代释菜仪注见于《政和五礼新仪》:时日前期,太常寺具元日释菜至圣文宣王,散告。陈设前释菜一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次于本学。辽金元时期均无释菜资料,仪注不可得知。

释菜礼仪注及其研究成果

先秦释菜的仪注文献记载还是比较详细的:

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

据郑玄解释,诸侯创设学校,礼乐器制作后用牺牲的血液涂抹,用币祭祀先圣先师,报告礼乐器制做完成,然后举行释菜礼祭祀先圣先师,报告礼乐器已经可以使用。释菜时没有舞蹈,也就无须发放舞具。仪式结束后就可以退下,到东序敬先老,一献即可,不设傧相,不用旅酬。

释菜仪式与释奠礼相比就简单多了: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老[99]

天子学校要于春夏秋冬四季举行释奠礼祭祀先师,诸侯创立学校时也必须举行释奠礼祭祀先圣先师。举行释奠礼要奠币(用帛作祭品),演奏合乐。演奏合乐一定要举行养老礼。孔颖达认为,天子、诸侯创设学校,要释奠先圣先师,四时释奠则只祭祀先师,不及先圣,“立学重,故及先圣,常奠轻,惟祭先师”[100]

虽然自东晋开始不断出现释菜名称,但是文献中并没有释菜的仪注,直到北宋才有记载。

宋代释菜仪注

宋代释菜仪注见于《政和五礼新仪》:

时日 前期,太常寺元日释菜至圣文宣王,散告。

斋戒 释菜前一日,质明,应行事执事官赴祠所致斋,惟释菜事得行,其余悉禁,官给酒馔。释菜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陈设

【设次】前释菜一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次于本学。

【设乐】大晟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着服】释菜日丑前五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

【设祝】太常设祝版于正配神位之右,置于坫次。

【设礼器】设祭器,皆藉以席,光禄实之。每位各左一笾(实以鹿脯),右一豆(实以芹菹、笋菹、葵菹、韭菹)。设牺尊一于殿上东南隅,北向,有坫,加勺幂(实以泛齐,代以祠祭法酒)。太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北向(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北上。

【设位】又设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分奠官位于其后,北上。太乐令、太祝、太官令席位于殿庭之南,应贡士位于其后,俱北向,西上;又设太祝位于殿上,西向,大乐令于乐虡北,太官令于酌尊所,俱北向。

行事

【就次】释菜日丑前五刻(行事用丑时七刻),献官以下常服就次。

【实馔】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次引献官升殿点阅陈设。

【贡士等就位】次贡士等先入就位,次引大乐令先入就殿下席位立。

【迎神】赞者曰“再拜!”升殿就位次,引献官、分献官、太祝、太官令各入殿下席位立定,凝安之乐作,三成,止。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太祝、太官令俱升殿,各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献官诣盥洗位,同安之乐作(献官升降、行止皆作同安之乐)。至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

【诣酒尊所】执笏,升诣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献官,献官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献官以爵授执事者。

【奠爵先圣】执笏,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献官,献官三祭酒,奠爵,执笏,俛伏,兴,少立,乐止。

【读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奠爵配位】先诣兖国公神位前,东向立,献官再拜。次诣配位,行礼并如上仪。

【复位】太祝复位,献官将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分奠】初献官既酌献配位,次引分奠官诣盥洗,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从祀神位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俛伏,兴,再拜。分奠讫,俱退,复位。

送神,凝安之乐作,一成止。

【望瘗】次引献官以下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祝版置于坎,礼直官曰:“可痣!”置土半坎,献官以下以次出。[101]

宋代释菜有献爵、读祝、分献、送神、望瘗等环节,而且奏乐,仪注比较复杂,受释奠仪注的影响很大。

辽金元时期均无释菜资料,仪注不可得知。

明代释菜仪注

明代释菜仪注较宋代要简单得多:

释菜仪

【祭期】春秋仲月上丁,凡附郭州县俱行释菜礼,国学则月朔行之。

【备祭品】前期关领祭品,午后省牲,贮毛血,以俟痣埋,乃斋宿。

陈设目……

陈设图……

仪注

【陈设】祭之日,先于庙庑陈设如仪,酒尊、盥洗之所依释奠礼陈设于丹墀。

【就位】执事者先就位,各赞引分东西立,分献官、各教官具常服分列于红门左右,诸生排班,俟献官至。

通赞唱“排班”,献官以下各就位。

通赞唱“班齐”。

【辟户】通赞唱“辟户”,未行礼之先,礼生二人在庙内两傍立,待闻唱即辟之。

【迎神】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以下俱拜,执爵者各执虚爵以俟。(www.daowen.com)

赞引唱“行礼”,赞引引献官。

【盥洗】赞引唱“诣盥洗所”,引献官至洗所,司洗者酌水,盥毕,进巾。

【诣酒尊所】赞引唱“诣酒尊所”,引献官至尊所。

赞引唱“司尊者举幂,酌酒”,各执事者以前虚爵受酒,在献官前行,先师爵由中门进,四配由左门入,各立于神案之侧,朝上立,赞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奠爵先圣】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跪”,献官跪,执爵者转身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献官接爵。

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俯伏,兴,平身”。

【奠爵颜子】“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跪”,献官跪,执爵者转身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献官接爵。

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俯伏,兴,平身”。

【奠爵曾子】“诣宗圣曾子神位前”,仪同前,但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爵讫。

【奠爵子思】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仪同前。

【分献】通赞随唱“行分献礼”,各赞引诣各分献官前。

【盥洗】唱“诣盥洗所”,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洗所,司洗者酌水,盥毕,进巾。

【酌酒】赞引唱“诣酒尊所”,引各分献官至酒尊所。

同唱“司尊者举幂,酌酒”,各执事者以虚爵受酒,在分献官前行,各至庙及两庑神案之侧,朝神位立俟。

【奠爵孟子】正赞引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

【分奠】各赞引随唱“诣东哲,西哲,东庑,西庑神位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东哲、西哲俱由左门进,各至神位前。

同唱“跪”,献官、分献官俱跪,东哲、东庑执爵者转身跪于分献官右,亚圣位、西哲、西庑执爵者跪于献官、分献官左,进爵于献官、分献官,各献官接爵。

赞引同唱“献爵”,献官、分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同唱“俯伏,兴,平身,复位”,各赞引引献官、分献官依次由左门出,至原拜位讫。

【送神】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以下俱拜讫。

【阖户】通赞唱“阖户”,其内二礼生即阖之。

【礼毕】通赞唱“礼毕”。[102]

明代释菜只有献爵、分献,而且没有音乐,议程也没有读祝,比宋代简单很多。但行礼比宋代隆重,宋代为两拜,明代为四拜。

清代释菜仪注

《大清通礼》有国子监释菜仪和直省府州县释菜仪两目,其仪注是相同的。

月朔释菜之礼

【献官】正献国子监祭酒,两序两庑以所属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分献,司香、司爵、引赞、通赞以肄业诸生执事。

【扫除】其日夙兴,国子监典簿启殿门及东西庑门,率庙户洁扫内外,展神幄,拂拭神案。

【陈设】每案陈菜、枣、栗各一豆,炉一,登二。设案一于殿内之东,陈香盘七,尊一,每位爵一。又设案于东西两庑之南,各陈香盘三,尊一,每位爵一。凡尊实酒,幂勺具,司香、司爵立于案旁。设洗于阶下之东。

【赞位】通赞二人立于殿内东西楹,二人立于殿外东西阶上,皆公服。

【就位】质明,祭酒率属朝服,诸生吉服,集于持敬门内,引赞引由大成东侧门入及庙庭。

通赞赞“就位!”咸就位,北面立。祭酒、司业为一班,师儒以位序,诸生以齿序,咸列于后。

【迎神】通赞赞“跪!叩,兴!”祭酒以下行三跪九叩礼,兴。

【上香先圣】赞“行释菜礼!”引赞引祭酒诣阶东盥手,升东阶,入殿左门,诣先师位前,司香奉香盘从。引赞赞“跪!”祭酒跪,俯伏。通赞赞“上香!”司香跪奉香,祭酒三上香,俯伏,兴,退。

【献爵先圣】诣尊案前,视注酒,司爵举幂酌酒实爵。引赞引祭酒复诣先师位前,司爵执爵从。引赞赞“跪!”祭酒跪,俯伏。通赞赞“献爵!”司爵跪奉爵,祭酒受爵,拱举以授司爵,兴,献于正中,退。祭酒俯伏,兴。

【四配上香献爵】以次诣四配位前,跪,上香、献爵仪同。

【复位】赞“复位!”引祭酒退,及殿左门,北面揖出,降阶,复位。

【分献十二哲】初迎神时,引赞引两序分献官二人盥手,升东西阶,入殿左右门,诣十二哲位前,跪,俯伏,上香,献爵,俯伏,兴,退,及门北面揖,出降阶,复位,均如仪。

【分献两尻】两庑引赞引分献官二人盥手,诣先贤先儒位前,跪,上香,献爵,揖,出复位,仪同。

【送神】通赞赞“跪!叩,兴!”祭酒率属及诸生均行三跪九叩礼,毕,各退。

【崇圣祠释菜】崇圣祠,正献国子监司业,两庑以助教、学正等官各一人分献,执事以诸生,行礼仪节同。[103]

清代释菜与明代相近,增加了上香环节,行礼也改为三跪九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