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骈句与对偶的差异揭秘

骈句与对偶的差异揭秘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仄起平收”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知识点,有些中考题会要求学生撰写对联或用提供的几个词语组成一副对联,就考查到这个知识点。对偶平仄要求与律诗中颔联和颈联的要求一致。不但不要求每句当中有平仄相对,甚至连韵脚的“仄起平收”都不用。对偶除了与骈句共有的对称均衡特点之外,还有精严工稳的特色。

骈句与对偶的差异揭秘

(一)音韵要求不同

对偶比骈句写作要求高很多。第一,对偶要求仄起平收。即要求出句即上句韵脚为仄声,对句即下句韵脚为平声。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句韵脚“目”为仄声,对句韵脚“楼”为平声。“仄起平收”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知识点,有些中考题会要求学生撰写对联或用提供的几个词语组成一副对联,就考查到这个知识点。每年春节前,家家户户张贴对联,实际上也是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运用。拿到一副对联,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当然,贴对联还涉及竖排文字是从右至左,即上联要贴在右边,下联要贴在左边。经常有人贴错,就是因为这个对联知识点没有掌握。第二,对偶出句和对句每个词语平仄都有要求。对偶平仄要求与律诗中颔联和颈联的要求一致。除了前面说到的韵脚仄起平收之外,还有一个通用规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上下联在二四六位置上必须平仄相对,一三五则要求放宽。

单字联:仄——平,如:雨——风;双字联:(仄)仄——(平)平,如:大陆——长空;三字联:(平)平仄——(仄)仄平,如:群王服——众敌降;平仄仄——仄平平,如:愁不尽——憾无穷;四字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五字: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骈句写作在音韵上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不但不要求每句当中有平仄相对,甚至连韵脚的“仄起平收”都不用。

(二)写作难度不同

既然对偶在写作上既有“仄起平收”的规则,更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那么,对偶的写作难度自然就高,要求作者既要有丰富的文字积累,还要有较深的文学修养。否则,写出来的文句就不是对偶。而骈句因为没有对偶这些要求,写作难度自然就相对较低。(www.daowen.com)

(三)应用场景不同

对偶可用于对联,骈句不可以。很多对偶句可以作为春联,如“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金牛开出丰收景,喜鹊衔来幸福春”“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等,而骈句不可以作为春联。

对偶可用于律诗,骈句不可以。对偶可以作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颔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颈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颔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而骈句既不可以作律诗颔联,也不可以作律诗颈联。

对偶除了与骈句共有的对称均衡特点之外,还有精严工稳的特色。而骈句相对而言,在用词和音韵上,要自由一些,要随性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