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编统计学第2版:总量指标概述

新编统计学第2版:总量指标概述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同种总量指标,其值的大小受总体范围大小的制约。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而来的,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的计算是否科学、精确、合理,会直接影响其他派生指标的正确性。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简称标志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指标值总和的总量指标。

新编统计学第2版:总量指标概述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的数学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总量指标的绝对数与数学中的绝对数不同,它是一个带有计量单位的有名数,而不是抽象的数。例如,2014年我国初步核算的名义GDP是63.6万亿元,按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计算,较2013年多了8 665亿美元。这些统计数据都包含了明确的计量单位、统计时间、主体范围及核算方法等,并不是一个简单抽象的数字。

总量指标也可表现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客观现象总体总量之间的绝对差额,如绝对增长量或减少量、商品进出口差额等。当它作为增长量出现时,数值为正;当它作为减少量出现时,数值为负。如前例中,2014年我国初步核算的名义GDP较2013年多了8 665亿美元。

2.总量指标的特点

(1)总量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

总量指标是对数据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分组和汇总而得到的各项总计数字,是带有明确计量单位的,隐含了相应统计时间、主体范围及计算方法等。

(2)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会随着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总量指标是汇总数据整理的直接成果。对同种总量指标,其值的大小受总体范围大小的制约。一般来说,总体范围越大,指标值越大;总体范围越小,指标值越小。如全国GDP比一个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大;企业一年的生产量往往也会比一个月的生产量多。

(3)只能对有限总体精确计算总量指标

只能对有限总体精确计算总量指标,因为无限总体的单位数未知,无法汇总得到反映其总体规模和总水平的总量指标,但无限总体的总量指标可以用抽样等方法来进行推算或估计。

3.总量指标的作用

总量指标是社会经济统计工作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基本情况。

(1)总量指标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总量指标能反映一国国情国力,反映某地区、部门或单位的规模、水平、基本经济情况和经济实力等。例如,一个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外汇储备、土地面积、石油储量等总量指标,标志着该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实力;一个地区的商品零售额、零售商业机构数等标志着该地区的消费水平

(2)总量指标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无论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还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把反映客观事物现状和历史的相关总量指标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时都必须运用总量指标;企业在分析经济效益时离不开收入、成本、利税总额等总量指标。因为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单位,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经济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要想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使它的人、财、物得到最佳利用,这样就必须先知道人、财、物有多少,利用了多少,还有多大潜力等这些总量指标,否则就不可能做到人、财、物的最佳利用,也不可能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www.daowen.com)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而来的,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例如,人口密度指标是用人口数与土地面积对比求得的;平均工资指标是工资总额与职工人数对比求得的。因此,总量指标是计算其他综合指标的基础性指标。总量指标的计算是否科学、精确、合理,会直接影响其他派生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正确性。

4.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简称单位总量指标,是指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是反映总体自身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简称标志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指标值总和的总量指标。例如,在某地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中,该地工业企业总数是单位总量指标;该地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总产值、利税总额等是标志总量指标。

单位总量指标和标志总量指标的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判断一个总量指标究竟是单位总量指标还是标志总量指标,首先需确定谁是总体,谁是总体单位。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要根据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改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动。例如,在上例工业企业调查中,如果研究目的具体到对该地工业企业的职工进行基本情况调查,由于总体不再是该地的工业企业,而是该地工业企业的所有职工,因此该地工业企业职工的总数(人数)就相应地成为单位总量指标;职工的收入总额、职工的工种数、职工的工作小时数等指标就成为标志总量指标。

(2)总量按反映时间状态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一个时期内发展变化累计起来的总结果的总量指标,如一定时期内出现的人数、产量、产值、增加值、商品销售量、商品销售额等。

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的数量状况的总量指标,如人口数、企业数、设备台数、商品库存量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都是总量指标,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1)时期指标的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它表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总量。例如,某产品4月份的总产量是把4月1—30日每天的产量加总得到的总产量;而时点指标的数值是不能连续计数的,只能在某一时刻登记得到,它表示现象发展到某一点时所处的水平。例如,年末职工人数是年初职工人数经过一年的增减变动后,到年末(当年12月31日)的实有职工人数。

2)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即几个较短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该指标在相应调查时间内发生的总量,如几年的总产量是各月总产量之和;而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各时点指标值相加是没有实际经济意义的。

3)一般来说,同一总体的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而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运用时期指标时应明确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度,运用时点指标时则要注意具体的时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