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对新加坡的影响

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对新加坡的影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吸引新加坡的海外移民人才,21世纪初,新加坡政府在全球七个大城市中建立环球商业联系网络,以便联系海外新加坡人并为其提供彼此交流、商情互通和及时了解新加坡的机会,适时劝诱他们回国。特别是根据投资需要前往中国的新加坡华人,他们成为海外新加坡企业投资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力资源,亦是开拓中国市场的“先锋”。

东南亚华人海外移民对新加坡的影响

新加坡华人受教育程度高,具备专业技术专长,多以技术移民留学移民和家庭团聚为主要移民模式,他们主要移民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欧美国家

新加坡华人移民海外的原因主要有:顺应新加坡对外投资的需要而移居海外;留学海外后定居;到国外寻求本地不易获得的更好的工作;为子女教育而举家迁移等。

大部分新加坡华人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华人经济是新加坡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资企业遍布各个经济领域,在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加坡华人移民海外并非以求生存为主要目的,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国外更自由的政治环境和学术环境、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因此,对新加坡来说,华人移民海外对其人才储备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大量留学生这一潜在专业人才群体。他们接受了新加坡逐级分流的精英教育训练,留学欧美后留在当地,是新加坡政府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

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新加坡华人在融入西方社会时,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文化震荡,这导致了新加坡人才流失的可能性较其他亚洲发达地区更大。根据《李光耀回忆录》,20世纪70—8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加坡人有5%~10%移居海外的发达国家。20世纪80—90年代,新加坡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由过去体力劳动者转向高新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这成为新加坡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流的基本动因。此外,新加坡政府为了防止人才流失,招揽更多本国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吸引海归人才,采用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吸引新加坡的海外移民人才,21世纪初,新加坡政府在全球七个大城市中建立环球商业联系网络,以便联系海外新加坡人并为其提供彼此交流、商情互通和及时了解新加坡的机会,适时劝诱他们回国。李显龙(Lee Hsien Loong)表示,新加坡政府推动这个网络的建设,是为了加强在海外工作或留学的10万新加坡人对国家的归属感,他坦言,新加坡政府最担心的是留学海外的新加坡人不回来,如何吸引人才回国是第一要务。他甚至用岳飞精忠报国”的事例,激发海外新加坡人的爱国情操,希望他们回国服务。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和经济发展局还联合成立了联盟组织“联络新加坡”,组织了“人力之家”活动。该机构致力于吸引全球人才来新加坡工作、投资和居住,吸引海外新加坡人回国就业,以补充本地劳动力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在海外工作的资深新加坡科学家有相当数量,有一些还是世界级的科学家和高层学术管理人才,如大学副校长、院长和主任等,但这些人回国定居工作的不多,原因在于新加坡国家小,行业和科技高度发展的领域不多,不足以吸引各类高级人才。近十年来,新加坡一些科技领域发展迅速,从事学术研究的条件也日益改善。2013年12月,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实施“新加坡科学家回国计划”,本地大学或研究所招聘新加坡籍科学家,让他们担任部门主管或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的主管。对那些尚未决定回国定居的海外杰出新加坡科学家,政府决定提供研究经费,协助他们回国从事科研工作,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8]新加坡政府和企业还设立各种高额奖学金,资助新加坡人到外国留学,其条件是学成后至少回国服务若干年,包括回国后再由海外新加坡企业聘用。特别是根据投资需要前往中国的新加坡华人,他们成为海外新加坡企业投资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人力资源,亦是开拓中国市场的“先锋”。(www.daowen.com)

除了尽量吸引海外新加坡人才回国外,新加坡政府倾全力吸引各国人才定居新加坡。新加坡重点吸引两类专业人才,一是技术投资人才,引导他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二是科研领军人才,主持研发创新实验室或研究园。

目前,共有6000多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开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有的还将地区总部设在这里。另外,新加坡还有一万多家外国中小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不仅给新加坡带来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时也带来了大批优秀人才。从前往新加坡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源地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占60%以上,其中包括很多欧美海外华人专业人才返回新加坡投资,其次是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9]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作为发展的重点,创办高水平的科技园区以吸引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项目,并集中承接海外归国留学人才。2000年,生物医药研究园成立,吸引了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回国或者来新加坡工作。如美国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遗传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英国癌症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大卫·莱因(David Lane),克隆羊多莉的创造人柯曼(Alan Colman),日本胃癌研究专家伊藤嘉明(Yoshiaki Ito)以及基因研究专家刘德斌(Edison Liu)等,都被招揽至此。[10]

为了吸引各国人才,新加坡政府实施免退税等优惠措施。新加坡是个人所得税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1999年,新加坡政府在《21世纪人力报告》中提出用退税等措施吸引外国人才。[11]目前新加坡税率为0%~22%,非居民的个人在新加坡所获得的海外收入不需要在新加坡缴税,[12]这成为吸引外籍人才的一个优厚条件。为了鼓励企业招纳外国优秀人才,新加坡政府规定,企业在招聘、培训外来人才方面的支出,以及为外来人才提供高薪和住房等福利待遇的支出,可以享受减免税。此外,政府还通过调低个人所得税,出资为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员提供培训机会等手段招揽人才。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通过提高发放签证、协助取得土地、银行受理贷款等方面的效率,为海外人才回国和投资提供便利。

在吸引外籍人才方面,新加坡的人才政策可谓非常成功。根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统计,1990—2000年的十年间,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的增长贡献度高达41%,其中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13]新加坡政府旨在通过改善投资、移民、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医疗系统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商业环境,吸引并留住人才,使其成为新加坡经济、科技发展的助力。但在吸引本国海外人才方面,成效尚有待观察。毕竟选择离开新加坡的国民,很多并非是因为待遇或发展机会,而是对不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