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2025年创刊,自创刊起就开始积累读者群,伴随业务改革逐渐形成新的创业社群,以社群需求为核心进行全面业务改革。《创业家》期刊的读者群与黑马创业社群的性质不同,并且读者群体作为传播活动的受众群,在能动性、参与度等方面与现在的黑马创业社群相比有巨大差距。现在黑马社群的自身定位是“中国最活跃的创始人成长社群”,“现有用户数100万名,付费用户2万名”[1]。在创业黑马的社群体系中最为明确的组织是2025年8月成立的黑马会,“2025年全国会员数量已超过20000人,依据地方、行业、企业发展规模划分出立体交叉网状结构,现有13大行业社群、25个地方社群、5种轮次融资规模社群[2]”。各个分会都有一定的层级结构,基本包括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执行委员和普通会员等,每个分会的具体架构由各个分会自己制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除了黑马会之外,黑马创业社群成员还包括创业导师、投资人以及创业黑马集团从事社群运营的工作人员等。
在黑马会方面,创业者可以通过网站注册、微信申请、现场填报的方式加入。加入后,公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线上(微信群分享等)、线下活动(包括沙龙、分享会等形式)向创业者提供会员服务。[3]
黑马会要求入会者必须是公司创始人或是联合创始人,愿意通过黑马会学习成长并且拥有互联网升级需求的企业,或者有升级成为投资人需求的创始人均可申请入会;自愿加入后需履行会员义务、遵守规章制度。黑马会会员权益包括获得黑马身份证、黑马徽章;获赠“万马在线”线上课程; 获得“学吧”产品体验机会; 获得“黑马速融”资格;获得《黑马黄页》每年1~2本;参与黑马开放日;等等。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加入黑马会的创业者可以获得在创业学习、投融资、资源对接等多方面的便利和服务。黑马会会员每年的会费是3000元,其中1000元给地方分会,1000元给行业分会,用于支持会员活动。(https://www.daowen.com)
黑马创业社群不仅仅指黑马会会员,黑马会在创业黑马集团自己制定的创业服务业务体系中处于中间一层,是通过用户付费入会来达到留存和沉淀用户的目的。一些社群成员会参与到创业黑马的创业辅导培训或公关业务中,在成为社群活跃成员的同时成为创业黑马的主要利润来源。读者群是媒体传播的受众,也是最初黑马社群成员的入口,整个围绕用户群体的业务运作是创业黑马集团的核心生产力,《创业家》媒体的服务对象经历了从读者到用户再到社群成员的深化过程,这一不断深化的过程被创业黑马的创始人牛文文称为“重度垂直”。最终深化到一定程度的社群成员反过来通过创业黑马平台反哺和服务更多创业者,形成了用户的完整的流动机制,如图6.1所示。
图6.1 黑马社群成员流动机制
“网络社会存在着无数由社会个体发挥自身能动性而结成的群体。网络社会的群体形成是人们以某一个兴趣或利益为指归互相寻求的结果。”[4]人们总是基于某一方面的需求而结成互动的群体。业缘群体是伴随着社会分工和工业时代来临而产生的,是不同的人因从事共同或相关的职业而发生相互作用结合的社会群体。现在又有人将社会群体分为产品型社群、兴趣型社群、工具型社群、知识型社群和品牌型社群,其中兴趣型社群类似于前一种分类中的趣缘群体[5],将创业类社群划分为兴趣型社群,本文认为创业社群应归类为业缘型群体。首先创业者的创业即他们的职业,从事创业活动,他们共同的身份是“创业者”;其次在创业社群内部有大量的商业合作往来,同行或跨界的商业合作并不基于某一种固定的兴趣,而是基于不同种类的“工作”或“职业”需求。但这种新型业缘群体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业缘群体的所指范畴。由于网络社会的社群形成更多的是通过媒介而不是传统的现实地缘、血缘和业缘关系,伴随网络社会的到来,兴趣与职业的联系具备了更多可能性,尤其是创业者,其中不少人的创业是始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创业社群的“趣缘”属性越来越强,具备了许多工业时代业缘群体不具备的趣缘特征和媒体文化属性。互联网对传统业缘关系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缩小了时空限制,密切了人际联系。对于黑马创业社群而言,其独特的“新业缘群体”的社群需求决定了创业黑马集团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