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里乾坤:茶之书,传递着茶道的哲学与道家思想

茶里乾坤:茶之书,传递着茶道的哲学与道家思想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次意外地看到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从茶、花引申出来的哲学,是日本人对事物的珍惜,从此处出发,又能兼顾世界千般变化,这种思维,却也有独到之处。《茶之书》,是对生活的一种示范。色彩不应违反茶室基调,声响不可扰乱周遭律动,姿势不能有碍感官和谐,言语不当破坏物我合一;一举一动务求简单自然,这些全部皆是茶道仪式的目标。除此之外,隐身于茶道背后,更有套精致微妙的玄理:茶道思想,其实就是道家思想。

茶里乾坤:茶之书,传递着茶道的哲学与道家思想

某次,我跟大象在文殊坊的一家茶铺里喝茶,偶尔闲翻其存放的书刊,这大概是成都茶铺里的一大特色,不少茶铺里有形形色色的免费期刊供茶客阅览,从这里也可获取一些信息。那次意外地看到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6月)。大致翻了一下,极为喜欢,这样看觉得不够过瘾,就又在网上买了一册。

“知日分子”李长声在序言里说:“天心倾心于老庄,认为道教构成美学理念的基础,禅使之具体化。他说,老子主张事物的真正本质只在于空虚,譬如房屋的实质不是屋顶和墙壁,而是它们所围成的空空如也的空间。说到茶室数‘寄屋’,他用谐音把汉字置换为‘好屋’和‘空屋’,‘好’是趣味,因趣味而建,‘空’是室徒四壁,不用多余的装饰,这小小草庵便有了道——‘茶道是化了装的道教’。”

天心亦说:“艺术的价值,只有在我们对其加以倾听之时,方才显现。”以此观茶道,大致如此。中国是茶的故乡,却并没有由茶延伸出所谓的茶道出来,日本人却从此领悟茶的非凡世界。这种比较当然无法区分中日的差异。

对日常生活中茶的不同态度,可看出不同地域的风俗和习惯。仅满足于口舌之欲,缺乏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就无法领悟茶的世界。冈仓天心从一碗茶见人情来探讨茶的精神世界,可谓别具只眼。

茶道犹如园林一般,地方虽小,却可蕴藏万千风云,趣味更是多元。从茶、花引申出来的哲学,是日本人对事物的珍惜,从此处出发,又能兼顾世界千般变化,这种思维,却也有独到之处。相比较而言,对事物的不同方式,决定了看世界的态度,对茶也是如此。

极致美学,大概可以解读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而这也曾是国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变革,粗俗占了上风,并成为一种主流,由此开启的是破坏美学,与传统渐行渐远,以致无法恢复了。(www.daowen.com)

《茶之书》,是对生活的一种示范。当我们为物质世界所迷恋时,或许应该对这种生活方式亦有所反思,或如作者所言:

在日本人的手上,茶所代表的,不仅是藉由特定的饮茶形式,体现某种理念;它更是一种对生命精彩之处的信仰。茶,是人们私心崇拜纯净优雅,所使用的托词。主人与宾客的来往之间,共同成就俗世的至上祝福,也让此情此景成为一次神圣的会面。在生命荒野中,茶室正如一隅绿洲,让厌倦世间枯燥乏味的人生旅人,能够相聚于此,一饮艺术鉴赏的活水。每次茶会,都是一次即兴演出,以茶、花、画交织出当下的剧情。色彩不应违反茶室基调,声响不可扰乱周遭律动,姿势不能有碍感官和谐,言语不当破坏物我合一;一举一动务求简单自然,这些全部皆是茶道仪式的目标。出人意料的是,人们常常可以成功达到这些要求。除此之外,隐身于茶道背后,更有套精致微妙的玄理:茶道思想,其实就是道家思想。

当我们面对一杯茶时,所思考的方式也耐人寻味,即便是谈论到禅茶一味,也似乎别有风味。但见喝茶者众,而思考者少矣。这如同作家李劼人笔下的茶铺,更像是日常交流的场所,与思想无关。不过,在学者看来,这种思想可能是细微的变化,在激进派看来,是一种沉沦。不管怎样,喝茶无法达到应有的境界,是现实观察的结果。

由茶深入到生活的肌理,再转到哲学的高度,由此完成的是对茶的礼赞,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照方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