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陆学林:自由与宁静之音弥漫

东陆学林:自由与宁静之音弥漫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治疗又称艺术心理治疗,是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的一门学问。这种音乐治疗即艺术就是治疗,艺术创作过程就是治疗过程,艺术活动有助于对象打开封闭的自我,与外界沟通,重新自我建设与实现。[90]《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中过气歌手加德纳、萨克斯手史蒂夫、大提琴手蒂博尔和餐厅乐手雅内克都是这种音乐治疗的典型代表。

东陆学林:自由与宁静之音弥漫

石黑一雄的小说的结尾往往是“有度”地适可而止,没有具体的结论和人物最终命运的交代,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如此,五个故事都是以叙述者忧郁式的认命而告终,接受现实归于平庸是他们经历挫折后的选择,他们认为认命才是让受创心灵得到平复的唯一途径。这五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充斥着“失败者”的气息,音乐成为他们发泄和抚慰心灵的工具,这种借用艺术(音乐)来疗愈自我伤口的方法是受创者下意识的首选。

艺术治疗又称艺术心理治疗,是通过艺术手段(音乐、舞蹈、绘画等)进行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的一门学问。[88]音乐治疗是艺术治疗中较为重要的一种,通过这种非语言表达和沟通,可以使个人与环境在内外取得平衡和一致。这种辅助性的心理治疗,可以使患者在不干扰其他防御机能的同时合理地发泄所存在的潜意识的内容,在治疗中起到缓解的作用。[89]

对于“音乐治疗”这个概念,文中主要涉及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创作音乐作品舒缓压力,释放自我,从而走出人生阴影,重新拥抱新生活。这种音乐治疗即艺术就是治疗,艺术创作过程就是治疗过程,艺术活动有助于对象打开封闭的自我,与外界沟通,重新自我建设与实现。[90]《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中过气歌手加德纳、萨克斯手史蒂夫、大提琴手蒂博尔和餐厅乐手雅内克都是这种音乐治疗的典型代表。在《伤心情歌手》中,雅内克感激加德纳的歌曲帮助母亲走过人生低谷,“加德纳先生,我想说的是,你的音乐帮助我母亲度过那些伤心的日子,也帮助了其他成千上万的人”[91]。落寞者借助音乐走出人生阴影,在音乐中消除心理障碍。在《无论下雨或晴天》中,伴随着萨拉·沃恩的歌声,埃米莉和雷蒙德在伴奏中翩翩起舞,这是两人上学时最喜爱的乐曲,舞曲一结束,埃米莉也许会重新考虑现实的烦恼和琐事,但两人在这短短八分钟的探戈里都找到了短暂的慰藉,也许唯有音乐才能带来片刻的宁静和舒适。音乐在这里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庇护所,人物在里面能放松自我,它是纷杂凡尘和宁静世界的过渡区。在《莫尔文山》中,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的瑞士夫妇在“极其肤浅、极其虚伪的”[92]的音乐环境里生活,他们对音乐的虔诚和执著追求以至于将音乐视为他们的一切,他们试图通过创作或演奏音乐来排遣孤寂,诉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小夜曲》中,史蒂夫为了练习爵士乐,将最小的房间改造成练习室,在里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习。在受到经纪人压迫时,他表明“除非是因为我的音乐”[93],音乐是史蒂夫向现实妥协的唯一理由。

另一种是通过演奏或哼唱他人的音乐作品,将情感寄托在歌词中,表现内心深处的呼声。这种音乐里的歌词一般带有影射性,如石黑一雄的作品《别让我走》《上海孤儿》和《无可慰藉》。这种音乐治疗侧重于运用心理学理论,把模仿或表现艺术活动作为一种工具抒发压抑的情感,将心理治疗和艺术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虽然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强调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音乐为其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表达与自我探索,自由、安全的场景。[94]

作者以音乐作为线索,以歌曲名作为标题,将故事建构在奏鸣曲结构之上,完美地诠释了文学与音乐有机融合产生的实际治疗效果。这部音乐化小说不仅表明音乐对文本人物心理起到治疗作用,还为现实生活中有着类似处境的读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反观的工具,从而展现了文学的艺术性和实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奥]维尔纳·沃尔夫.以乐音思考,用文字奏乐——维尔纳·沃尔夫教授访谈[J].李雪梅,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奥]维尔纳·沃尔夫.音乐——文学媒介间性与文学/小说的音乐化[J].李雪梅,译.杨燕迪,校.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奥]维尔纳·沃尔夫.小说的音乐化:作为音乐—文学媒介间性的特殊例子——《小说的音乐化:媒介间性理论和历史研究》绪论[J].李雪梅,译.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4(1).

[4][英]石黑一雄.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M].张晓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5][英]布鲁斯·金.英国文学的国际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罗小平.音乐与文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7]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8]徐奇民.音乐审美与西方音乐[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9]卢曦,刘一静.音乐人生的浮世绘——从《小夜曲》看文学与音乐的关系[J].名作欣赏,2018(9).(www.daowen.com)

[10]李春.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4).

[11]杨向荣.陌生化[J].外国文学,2005(1).

[12]张磊,李典.异乡人的音乐启示录——读石黑一雄的《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集》[J].作品研析,2011(1).

[13]胡花.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又销魂——试说中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的相思情节[J].安徽文学月刊,2006(9).

[14]梅丽.现代小说的“音乐化”——以石黑一雄小说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16(4).

[15]王素英.《在海湾》中的叙述陌生化[J].国外文学,2010(1).

[16]王光华.浅析文学与音乐的融合艺术[J].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2017(35).

[17]李厥云.浮世艺术家的生命挽歌——论《小夜曲》中异客的文化救赎之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18]杨柳.论音乐与文学的亲密关系[J].小说评论,2012(1).

[19]王祖承.艺术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6(2).

[20]曲静,侯日莹.国内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艺术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

[21]倪婷,胡冰霜.近十年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

[22]Huxley,Aldous.Point Counter Point.London:Chatto&Windus,1963.

[23]Scher,Steven Paul.How Meaningful a Musical in Literary Criticism?.Yearbook of Comparative and General Literature 21,19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