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湛江傩舞:湖光镇东岭村的文化传承

湛江傩舞:湖光镇东岭村的文化传承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光镇东岭村灵岗庙供奉雷首、白马、邬王诸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早上举行舞傩遣灾。调研组在东岭村调研时,现年98岁的林益清表演了东岭村傩舞。至此,调研组确认,东岭村的傩舞就是以五雷公将为主体的傩舞形式。湖光镇东岭村傩舞的雷首公主令旗湖光镇东岭村傩舞场面抖神 亦称犟轿。

湛江傩舞:湖光镇东岭村的文化传承

湖光镇东岭村灵岗庙供奉雷首、白马、邬王诸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早上举行舞傩遣灾。从傩舞面具可以看出,东岭村傩舞的主体是雷公、四方位雷将与土地公婆,内容是崇雷酬贶,祈祷境泰年丰,民众安居乐业。

湖光镇东岭村五雷公将与土地公婆的傩舞面具

笔者多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往湖光镇东岭村调研,访谈道士,拍摄插在路旁的雷霆法符旗,探讨该村傩舞的历史内涵。过去有人认为东岭村傩舞的五将与旧县村“考兵”同为车、麦、李、刘、洪。笔者调研后作了重新的认定,认为东岭村傩舞的五将是五雷公将,指挥遣押灾的是雷首公,不属于旧县村的“考兵”。调研组在东岭村调研时,现年98岁的林益清表演了东岭村傩舞。他右手扎斧,左手拿凿,双手用力收于胸前,然后用力敞开。拿凿的左手又往头上绕圈用力向下挥,右手举斧向前挥斩,大声吆喝,动作铿锵有力。林益清老师傅表演的动作不同于旧县村“考兵”的动作,也不同于松竹镇西排村的傩舞动作,但有东岭村傩舞的独特性,属于遣灾傩舞的形式。对东岭村傩舞的五个面具,林益清、林那壮老师傅均说是代表五雷公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至此,调研组确认,东岭村的傩舞就是以五雷公将为主体的傩舞形式。

湖光镇东岭村98 岁傩舞传承人林益清老师傅在演示傩舞动作

在东岭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早上约5 时许,缘首请道士在灵岗庙堂设祭,诵经颂神,虔诚敬祭雷首、白马、邬王诸神,向神公卜贝请示允许遣灾舞傩。主要程序有请神、敬拜、抖神、舞傩、翻棘床、巡游、庆功等七项仪式。

请神 正月十五日早上约5 时许,缘首在庙堂设祭品,请道士诵经,赞颂神公保景安民、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恩德,士民感激虔诚供奉,奏请神公准许舞傩遣灾巡游,神人共乐,永保安康。

供清斋 即敬拜。缘首道士颂神后,村民陆续到庙堂敬奉。庙前广场摆设数十张祭桌,祭桌上摆满米饭水果、片糖等斋品,场景壮观,以表达对神公的敬仰。神降神童发威验证米饭,不洁净的米饭被清除扔掉。

湖光镇东岭村傩舞的雷首公主令旗

湖光镇东岭村傩舞场面(www.daowen.com)

抖神 亦称犟轿。三顶神轿椅,分别安坐着雷首、白马、邬王三尊神公,由青壮年村民抬着来回猛跑。他们不断地左右摇抖神轿椅,怡乐神公,抖擞神气。

舞傩 村民在庙前广场祭桌上摆满米饭、水果、片糖等斋品,缘首跪在祭桌前,道士念经文请奏神公开始舞傩演示。道士代表神公给舞傩者颁发傩面具与斧、凿、刀、锏、链、令旗等武器道具,舞傩者戴好傩面具,手拿武器,宣誓执行遣灾。他们按照舞傩动作演示数次,待命出发。

翻棘床 舞傩演示结束后,开始翻棘床。道士先摆放好九张棘床,边诵经边用柚叶醮法水洒向棘床。酒水后,一位老汉光着上身,神态自如地在棘床上翻来覆去,若无其事,翻床数次后则起身返回庙里。

巡游 翻棘床结束后开始大巡游遣灾,道士跟随,雷首公指挥雷公、四方位雷将与土地公婆到各家各户遣灾祈福保平安。青壮年村民抬着白马、邬王诸神,跟随着锣鼓班、六国旗五色旗、舞龙舞狮、八宝飘色与扮装的青少年男女队伍巡游,气氛浓重热闹。舞傩者到到各家各户遣灾后,收缴前门旁的稻草人(代表邪恶),押放到纸船上。全村境遣灾结束后,再把稻草人押送至江河

押灾纸船

庆功 全村境遣灾活动大约持续一天,下午6时许巡游队伍回到庙堂。缘首在庙堂设祭品,请道士诵经,赞颂神公指挥遣灾功成圆满。村民感激,褒奖雷公与四方位雷将遣灾有力,赏酒庆贺。最后村民卸下傩面具,宣告遣灾活动结束。

东岭村与旧县村的傩舞形式却不相同。调研组寻访道士,道士说:“东岭村的灵岗庙供奉雷首、白马、邬王诸神,傩舞的主体是雷公与四方位雷将,黛色代表雷公江赫冲,青色代表东方雷公将马欝林,赤色代表南方雷公将郭元京,白色代表西方雷公将方仲高,玄色代表北方雷公将邓拱辰,黄色代表中央方雷公将田元宗,雷首公指挥遣灾,雷令镇符。”

西岭金屋村毗邻旧县村,但傩舞形式与东岭村相同。还有卜品村、料村、那柳村、蔡屋村等村的傩舞遣灾都是以雷公与四方位雷将为主体,雷首公指挥遣灾,雷令镇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一带村庄的傩舞称为“考兵”,是指在舞傩中考验雷将驱邪逐疫的功夫能量,路巷边插着“勅令押灾雷首主令天君旗号”与“勅令都天游逻大将、押船力士大神旗号”,傩舞的内涵是雷首公指挥押灾,五雷公将遣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