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东历史文化:2019年选文思想展现

秦东历史文化:2019年选文思想展现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姚祖恩则在《史记菁华录》的选录中具体实践了这一观念。姚氏在《太史公自序》的眉批中把这些篇章归为“奇志”,认为它们最能体现太史公的“精神眉宇”之所在。当然,这五类篇目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在《史记菁华录》中也是有交叉的,但“奇”的选录原则,则贯穿于五十一篇选文的始终。

秦东历史文化:2019年选文思想展现

姚祖恩则在《史记菁华录》的选录中具体实践了这一观念。他在所选《太史公自序》的末评中就指出:“《史记》一书,学者断不可不读。”[12]236这是因为“其文洸洋玮丽,无奇不备”,而《史记》之“菁华”,即体现在这一方面。按评点中的意思,可以把《史记菁华录》中所选篇章大体分为五类:第一类体现司马迁“发愤之所为作”的创作特点,以《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季布栾布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游侠列传》等为代表。姚氏在《太史公自序》的眉批中把这些篇章归为“奇志”,认为它们最能体现太史公的“精神眉宇”之所在。《屈原贾生列传》的末评中说:“史迁之知灵均,在于至洁中见其一片血性,而其狷介无之况,俱于言外见之。”[12]126在《季布栾布列传》末评中也说:“特感其为奴不死一节,深服其摧钢为柔一念,便将自己一腔蓬勃,俱要发泄出来。只是赞中‘欲有所用其未足也’一句,为一篇《报任安书》骨子。”[12]157

可见“奇志”主要是就其“血骨”而言。这种“奇”是司马迁特有的,可算是最高层次的“奇”了。第二类篇目,以《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汲郑列传》为代表,其传主正如姚祖恩在《信陵君列传》(即《魏公子列传》)眉批中所指出的那样,是“史公意中极爱慕之人”,其传“亦生平最用意之笔”。因而司马迁的这类传记显得“精神百倍”,令人“千载读之,奇气犹存”,是人物形象风貌层面的“奇”。第三类则是“奇”之篇,它们在《史记》里最突出,《史记菁华录》中也选录最多。如多记神异怪诞之事的《封禅书》《扁鹊仓公列传》就被选入,姚祖恩在后一篇的夹批中指出:“此等事入唐人手,便成小说,入汉人手,便成文章。”[12]164

可见他把记“奇”事看作是以《史记》为代表的西汉文的重要特点。而对于《史记》中历代帝王将相发迹前后的奇言异行,《史记菁华录》也多有选录,如《越世家》独录传末陶朱公范蠡隐退后的经商活动及救子等事;《高祖本纪》摘选其位微时的种种“贵人”征兆;《匈奴列传》单录冒顿单于发迹夺权的传奇经历。早期的扬雄、应璩等人所谈的司马迁的“奇”主要是就这一层面来说的。第四类入选篇章主要是文辞之“奇”,突出表现在对阴阳、纵横之士言论的大量选录上,如《张耳陈馀列传》《淮阴侯列传》都选录了秦汉之际的著名策士蒯通游说范阳令和韩信的大段辞令。有策士习气的郦食其、陆贾、伍被等人的言论,也悉数入选。这类作品,正如姚祖恩在《孟子荀卿列传》眉批中所说:“以文字易于浩溥,可以据一篇之胜耳。”[12]99它们更能体现《史记》文风“奇恣”的特点。最后一类入选的篇章,则侧重于结构布局之“奇”,如入选的“三表”(《高祖功臣年表》《秦汉之际月表》《六国表》)的序,姚祖恩说它们:“布局之工,未易测也。”[12]23在《老庄申韩列传》的眉批中也说:“写来全似画龙之法,风云晦冥之中,乍露鱗爪,而其中莫非龙也。”[12]87《魏其武安侯列传》《酷吏列传》等也主要是因为其结构布局之“奇”而录入的。当然,这五类篇目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在《史记菁华录》中也是有交叉的,但“奇”的选录原则,则贯穿于五十一篇选文的始终。(www.daowen.com)

不过姚祖恩所说的“奇”,还附带着另一层的含义。他在《伯夷列传》眉批中指出:“文虽千回百折,而大势截然不乱,眯目者妄托其奇而不识其脉,则亦何奇之有?”[12]84也就是说,真正的“奇文”要做到整体脉络的贯连。因而,在对所选篇目内容进行删节时,姚氏非常重视这一点,说很多传记:“事或粉糅,而文不能无冗蔓,则掇其精华而略其敷衍。”[12]5如《项羽本纪》只取项羽的发迹称霸过程、鸿门宴、楚汉交锋、兵困垓下直至乌江自刎,略去了天下形势的交代和项羽与其他诸侯关系的记叙,从而使项羽事业沉浮的主线以及项刘争霸的背景明晰化。《史记菁华录》中经过删节的章段,大多在《史记》原篇中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对于全篇都脉络贯连的篇目,只要篇幅不是太长,一般不做删节,而全部录入,如《萧相国世家》。这样的处理,使《史记菁华录》并无割裂支离之弊,也充分显示了姚祖恩的灵活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