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TRIZ进阶:功能分析步骤及图示化工具

TRIZ进阶:功能分析步骤及图示化工具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TRIZ中的功能分析,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图8-12 功能分析汇总的系统组件的图示系统功能模型图是辅助我们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并消除不良功能的图示化工具。把一个系统组件按照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局部功能分解成为更小的系统组件来做分析,在功能分析和因果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图8-15是该问题的功能分析结果。

TRIZ进阶:功能分析步骤及图示化工具

现代TRIZ中的功能分析,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步骤一:建立系统组件模型

建立系统组件模型就是列出组成技术系统、子系统的各个组件以及相关的超系统中所有参与作用的组件,描述出各组件的系统所属关系。基于系统组件的相互关联性,系统应该至少由两个系统组件(子系统或元件)所构成,如图8-10所示。

在这里,以系统为主体,把所有参与了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元件、超系统中的某些组成部分,都统一称为系统组件而纳入分析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分析问题时,不局限于通常在产品说明书或者装配图明细表中所列出的零部件,而是要考虑在发生问题时所有参与了相互作用的物质——可能有产品明细表上列出的部分零部件,可能有超系统中的重力、空气、电磁场、阳光、人等产品明细表上根本没有的“零部件”,而它们实际参与了系统的相互作用,贡献了某些功能。因此不能遗漏这些要素,必须作为系统组件来统一分析和考量。

978-7-111-51848-8-Chapter08-17.jpg

图8-10 系统组件模型图

步骤二:建立系统结构模型

系统结构模型是在已经列出了所有必要的系统组件模型的基础上,描述各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画人字形网格交叉线。该步骤的目的是辅助和提醒大家,在识别和发现系统组件的功能时,要遍历检查每两个组件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图中的黑点“●”表示在这两个组件之间,至少有一个或多个相互作用关系(即功能),如图8-11所示。

978-7-111-51848-8-Chapter08-18.jpg

图8-11 系统结构模型图

步骤三:建立系统功能模型

系统功能模型是在系统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其功能类别,并用不同的连线和箭头来把所有的系统组件之间所存在的功能,以“SVO/VOP”的标准格式表示出来,画出系统功能模型图。

对于功能的类别划分、连线形式和箭头所指的含义,与物场模型完全相同。功能分为有用功能、不足功能、过度和有害功能。唯一有区别的是,从这一步骤开始,在系统组件的图示化表达上,系统组件用长方框表示,作用对象用长方圆框表示,超系统组件用六边菱形框表示,如图8-12所示。

978-7-111-51848-8-Chapter08-19.jpg

图8-12 功能分析汇总的系统组件的图示

系统功能模型图是辅助我们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并消除不良功能的图示化工具。对从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系统中的有害功能必须首先予以消除;对于充分有用的功能必须予以确保实现或予以增强;对不足的或过度的功能应设法予以改变,调整到充分有效的状态。下面给出一个实例的功能分析的完整过程。(www.daowen.com)

实例:用铆钉枪铆接飞机蒙皮的功能分析

用铆钉连接和固定飞机蒙皮是飞机生产中最常见的加工过程。铆合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铆钉头部的合理的预期变形而实现蒙皮与桁梁的固定式连接。一架民用飞机上可以用到上百万个铆钉。通常以挡铁抵住铆钉帽,手持铆钉枪,以铆钉枪的气动高频锤头击打铆钉头部致使其发生变形,通过铆钉帽和变形的铆钉头所产生的定位、压紧与固定作用,将飞机蒙皮铆接在桁梁上。

该案例的系统、子系统和超系统的组件、系统组件模型、系统结构模型(也称组件-功能矩阵)如图8-13所示。

978-7-111-51848-8-Chapter08-20.jpg

图8-13 用铆钉枪铆接飞机蒙皮的系统组件和系统结构模型

在系统结构模型的人字形网格线中,所有有黑点的地方是组件有相互作用的地方。黑点背后隐藏着一个或多个相互作用(功能),要注意把这些功能都毫无遗漏地寻找出来。在该图中,仅在铆钉和蒙皮两个组件之间,就至少存在着四个功能:铆钉压紧蒙皮,蒙皮支撑铆钉,铆钉定位蒙皮,铆钉径向挤压蒙皮的鱼眼坑。

如果用铆钉枪铆接飞机蒙皮时,如果出现击打力不够而导致间隙、击打力过度而导致蒙皮凹陷变形量超标、铆钉头歪斜变形、铆钉杆倾斜挤压蒙皮等,都属于必须纠正的不良功能,如图8-14所示。

978-7-111-51848-8-Chapter08-21.jpg

图8-14 铆钉枪击打铆钉头的三种不良结果

由图8-12并结合铆钉枪的工作参数我们可以知道,铆钉枪的冲击锤以每分钟2000多次的频率击打铆钉,通常一个铆钉只需要2-3秒钟即可变形定位完毕。每一次铆钉枪击打都会造成铆钉头部变形,都会形成铆钉的新“形态”,即微量的结构改变和受力状态改变——如造成铆钉头的连续溃缩及径向膨胀变形,也会造成铆钉杆逐渐出现轻微的径向膨胀(变粗),还会造成铆钉杆的轴向微量缩短,当然也会造成铆钉自身和其他相关组件的受力变化。因此,为了更清晰、准确地分析铆钉的变形情况和由此引起的质量问题,我们需要把整个铆钉分解成铆钉头、铆钉杆和铆钉帽三部分。把一个系统组件按照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局部功能分解成为更小的系统组件来做分析,在功能分析和因果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图8-15是该问题的功能分析结果。

978-7-111-51848-8-Chapter08-22.jpg

图8-15 用铆钉枪铆接飞机蒙皮的功能分析模型图

经过功能分析,找到了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锤头击打铆钉的冲击力的可控性不好,过小(不足)则没有让铆钉头变形到位,产生图8-14a问题,造成蒙皮与桁梁之间有间隙,过大(过度)则钉杆变短,压迫蒙皮,产生图8-14b问题,造成蒙皮局部下陷;如果人手握持铆钉枪,由于呼吸、手抖动、视差和使用经验等原因,造成无法精准定向(即定向功能不足),则可能打歪铆钉头,产生图8-14c问题,由此导致铆钉杆倾斜,挤压蒙皮上的鱼眼坑,造成鱼眼坑轻微扩大或产生细微裂痕等,留下隐性的质量缺陷。

由功能分析导出物理矛盾:只要在功能分析图中出现了有用功能(实线箭头)和有害功能(波浪线箭头)同时指向了一个作用对象,那么在这个作用对象上一定存在物理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