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赋棋手老王,豪赌百元、心爱车、生日礼物

天赋棋手老王,豪赌百元、心爱车、生日礼物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个人称棋迷的老王,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同人家下棋。第一局用一百元做赌注,第二局赌老王最心爱的车子,第三局赌老王女友送他的生日礼物。老王当然知道车子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所以很用心地跟老师又过起招来。

得失总是最难看破。

当我们设定目标,并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时,许多人会产生一种错觉,他认为只要自己有了足够的诚意,有了足够的努力,有了足够的技巧和策略,有了足够的人脉……他就可以必然地达到目标。但他忘记了一句老话:“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一分天意,两分祖德,三分关系,四分努力。”

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句老话的智慧之处。实际上,目标最终能否实现我们现在最多只能决定7分(也就是三分关系和四分努力),另外3分我们很难决定,许多人将其归于运气,也有一些人将其归于神灵护佑。

因此,面对得失,我们正确的态度只能看淡得失,“尽人事,听天命”。相反,如果我们看不破这个道理,就容易陷入得失的陷阱中,因为得到而生出喜悦,因为失去而生出悲伤,情绪起起伏伏,就很难保持心灵的宁静,进而犯下许多错误。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了尘,一个叫了无。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了尘和了无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身体健壮的了尘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了尘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他稍事休息了后又开始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了尘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时,因气力已尽,又无处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了无了,他一开始也是和了尘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了无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然后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了无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了尘的去向。

了尘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了无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了无定为新一任住持。

众僧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了无向同修们解释:“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退变的啊。”

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了无,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勘验你们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世间痴情之人,大多执着于眼前的得失,以为凭借自己的勇气和顽强就可以纵横天下,往往忘记了低头看看,适时地进行总结,结局往往如故事中的了尘一样,并不能达到心中向往的那个地方,只是摔得鼻青脸肿,最终一无所获。在己之所欲面前,我们缺少的往往是了无的那份低头看的淡泊和从容。低头看,适时总结,并不意味着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只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

有一个人称棋迷的老王,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同人家下棋。一次在闲聊中他说他在20岁的时候下棋的技术就很不错了,经常参加县里或市里的比赛。他为此很是得意,就连以前教过他的老师都不放在眼里了。有一天,他过生日,请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女朋友和教他下棋的老师。(https://www.daowen.com)

宴席过后,他如同以往一样要跟老师赛一盘棋。老师提出一个要求,每局都用一样物品做赌注。第一局用一百元做赌注,第二局赌老王最心爱的车子,第三局赌老王女友送他的生日礼物。老王痛快地答应了。结果第一局他轻松地就赢了老师。第二局的时候,老师很郑重地警告他说:“不要太骄傲,如果输了,车就要不回去了。”老王当然知道车子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所以很用心地跟老师又过起招来。可是让他意外的是,他居然输了。在第三局中,老师又对他说,如果他赢了,不光可以保留住女朋友送他的礼物,还可以把车子也拿回去。于是他就更用心了,全部的精神都放在棋盘上。让人不可置信的是,他居然又输了。他怎么也想不通,平时自己轻松就可以赢得的胜利,怎么会如此大失水平一再失败?老师最终当然没有要老王的车子和他女友的礼物,临行前他送给自己这个弟子五个字:“外重者内拙。”

老王从这五个字上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正因为他太在意得失,太在意车子和女友送他的礼物,所以思想上有了羁绊,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因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

正是这样,越是急于完成什么,越是太在意得失,那么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就会束缚你的手脚,离你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成功也将遥不可及。所以,不妨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得失放得开一些,名利看得轻一些,让生命中充满淡泊的恬适和达观的从容,就一定能“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生活中,看淡得失才能保持优雅的人生。要记住,一颗平静的心,一个平和的心态,一种平淡的活法,才能滋养出的从容和恬淡。你可以跑在时间的前面,但不要跑在宁谧的心前面。人生的风景,说到最后,是心灵的风景。面对得失,心若急了,神驰,意乱,景衰,一辈子无论走多远,也都没什么韵致可言。环境可以乱,目标可能没有达到,但心灵不能乱;做事可以赶,心不可以急。

人因无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总是从无到有就欢欣,从有到无则悲苦。其实,“有”有何欢,一切拥有都以失去为代价;“无”有何苦,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缘来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闲心品尝幸福。

心有多近,幸福就有多近;心有多远,幸福就有多远。幸福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物,它就在日常的琐事里。云的光影,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一个温暖的笑容,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小小的成绩……不必刻意地寻找,只需把心放平,把得失放开,静静地感受,幸福就在平常的心态里,在宁静的生活里。

看淡了得失,自然就学会了冷静和宽容。云散因为风吹,美好因为宽容。立身处世,以忍为上;与人相处,能忍则安。天下虽大,大不过忍;江河虽宽,宽不过忍。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对别人宽容一点,其实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你生活的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你的心有多宽。懂得宽容,人生就会天高地阔,生活就会鸟语花香。

物质丰厚是富有,心灵宽余乃幸福。富有的人不一定幸福,幸福的人不一定富有。看不破得失,每天孜孜于名利,不遗余力地追求物质的富有,声名的显赫,地位的尊贵,往往错失了淳朴的幸福。心如水杯,幸福如杯中的甘泉,杯中的杂质越多,幸福就越少,当沉渣填满杯子,幸福之泉已被榨干。清除得失之心、欲望之尘,心宽了,才能感觉幸福。

宁静,是一种心态。宁静的心境,不是天生就有。它是一个人在超越了得与失,阅遍了人情冷暖,尝够了世态炎凉,懂得了“月有阴晴圆缺”的道理之后,渐渐形成的一种淡定。宁静的心境,如林中的清泉,澄澈透亮,心明如镜却又静如处子。宁静之人,世俗的得与失都不足以动其心,不屑于计较,做自己就好;懂得宽容,感恩众生,也包容这个浮躁的世界。

看淡得失以修炼你的境界,超脱得失以修炼你的胸怀,人生若能如此,智慧的花园为你而大开。

【幸福随身听】

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

——苏轼〡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