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式面点实训:炸麻花制作及历史

中式面点实训:炸麻花制作及历史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炸麻花是在我国中部以及北部地区极受欢迎的甜点或主食,因其外形美观,成本低廉,口感味道俱佳,得以传承至今。酵母菌的发现和使用相传,酵母的发明始于古埃及。

中式面点实训:炸麻花制作及历史

【基本知识】

麻花是在我国中部以及北部地区极受欢迎的甜点主食,因其外形美观,成本低廉,口感味道俱佳,得以传承至今。

【学习目标】

1.练习搓条成型的手法。

2.熟练掌握炸制的成熟方法。

3.学会麻花的制作方法。

【训练要求】

1.原料:面粉400 g,绵白糖100 g,鸡蛋100 g(2个),面肥150 g,色拉油2 550 g,温水等适量。

2.工具:钵子、刮板、炸锅等。

3.成型方法:搓。

4.成熟方法:炸。

5.成品特点:酥脆香甜。

【操作步骤与图示】

1.面粉在案板上围成面圈,将鸡蛋液与绵白糖在面圈中搅均匀,面肥撕碎投入糖蛋液中搅匀、澥开,再倒入50 g的色拉油继续搅拌至均匀,最后分次加入温水继续搅拌至均匀,和成软硬合适的面团。面团饧发15 min备用。

2.案板上抹少许油,将饧置好的面团下成40个剂子,分别搓成9 cm长的条,依次摆好,表面刷油以免风干。

3.依次取两根剂条,分别将每根剂条同方向搓上劲至微紧绷;然后将两根上足劲的剂条打开后合在一起,顺势反方向继续上劲至微紧绷。

4.将长条折成三等份,别住两头,松手提起,使其自然上劲,拧成15 cm长的麻花生坯。(www.daowen.com)

5.用笊篱托住生坯,下入135 ℃左右的油中炸至金红色即可。

【质量标准】

续表

【贴心提示】

1.掺入面粉前,浆料一定要搅拌均匀,否则将影响面团的筋力及成品的美观度。

2.搓条时两手用力一定要均匀,否则会导致剂条粗细不匀,甚至断掉。

3.上劲一定要上足,否则成品松散,影响美观度和口感。

4.炸制时适当翻动,否则成品受热不均匀,色泽不一致。

【任务训练评价】

【知识拓展】

酵母菌的发现和使用

相传,酵母的发明始于古埃及。传说公元前2600年前后,有一个埃及奴隶为主人做饼。一天晚上,饼还没烤好他就睡着了,炉火也灭了。夜里,生面饼开始发酵膨大。等到这个奴隶一觉醒来,生面饼已经比昨晚大了一倍,他连忙把面饼塞回炉子,很怕主人发现自己偷懒睡觉没有做好饼。出人意料的是过了一会儿,面饼烤好了,奴隶和主人都发现新面饼又松又软。原来,生面饼里的面粉、水或甜味剂(或许就是蜂蜜)与暴露在空气里的野生酵母菌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段时间,酵母菌生长并使整个面饼膨大松软。这个古埃及人继续用酵母菌实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代职业面包师。

我国的酵法利用始于汉代,当时有3种基本的酵法:

一是酒酵发面法。就是用酒酵发面制造面食,即古人所说的“酒引饼”。二是酸浆酵法。这种制法是将一斗的酸浆熬至七升,然后投入一升粳米,用缓火煮成粥。6月时,用两升这种熬好的粥和一石面;冬季因气温低,则用四升酵粥和一石面制成酵母。第三种酵法,即酵面发面法,也就是之后的面肥发面法。

正是酵法的发明和广泛利用,才使人们的餐桌拥有丰富多彩的点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