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技术标准实施效益的评价方法及研究综述

技术标准实施效益的评价方法及研究综述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方法实质是探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而不是技术标准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评价。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衡量的是标准对组织(企业)创造价值的影响,所以适合用于评价企业标准实施的经济效益。国内专家和学者对标准实施效益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尝试了多种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技术标准实施效益的评价方法及研究综述

1.标准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世界各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标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了相应成果,各国先后提出了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评价与计算方法。

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BSI)采用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式1.1)进行研究,运用1948—200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是有效标准数量增长对劳动生产力增长有作用关系;二是标准与劳动生产力年增长率有作用关系;三是标准对技术进步有贡献作用。由此得出标准与劳动生产力增长关系的模型[70]。但是该方法只考虑了由劳动生产力到标准数量的单向因果关系,不适合用于企业标准经济效益的评价。

德国标准化学会(German Institute for Standardization,DIN)通过采用1960—1996年的宏观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改造公式(式1.2),对德国标准化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发现德国经营性产业产值增长与标准有关,并且计算出标准对德国经济年产值增长率的贡献度[71]。该方法的不足在于仅考虑标准数量的影响,从宏观层面评价标准经济效益,对企业标准经济效益的评价并不适用。

日本对标准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采用的是标准效果成本法,即“费用对比效益”将日本在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项目时投入的费用与国际标准采纳日本某项国家标准后,日本拥有相关知识产权给日本产业界带来经济效益进行对比计算,得出制(修)订国际标准项目投入费用数据,以及对制(修)订国际标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72]。该方法能够简单、直接地评价产品标准实施的经济效益,但对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极高,实际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法国标准化协会(Association Francaise de Normalisation,AFNOR)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测量指标,开展了标准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包括标准化)等[73]。该方法实质是探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而不是技术标准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评价。

澳大利亚国际经济中心(CIE)试验了两个独立的评价模型,第一个评价模型是分析研发系统和标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第二个研究模型是将研发与标准相结合,建立一个关于澳大利亚经济知识存量的指数[74]。这两个评价模型用于评价澳大利亚所有采用的国际标准、所有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联合标准以及澳大利亚的唯一标准对澳大利亚经济所产生的价值。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于2010年3月发布了标准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价值链(VCA)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价值链每一环节的价值增值分析,层层剥离,从而评估标准经济效益[75]。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衡量的是标准对组织(企业)创造价值的影响,所以适合用于评价企业标准实施的经济效益。(www.daowen.com)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制定了3个有关评价、论证、计算标准化经济效益的标准——GB 3533.1-1983《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GB 3533.2-1984《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论证方法》和GB 3533.3-1984《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并在2009年进行了标准的修订工作。

国内专家和学者对标准实施效益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尝试了多种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2003年,宋敏、于欣丽等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标准效益进行仿真运算,以有效相对性为基础,研究企业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率随时间变化的实际状况,建立起产品的多指标投入与产出的直接或间接关联关系,从而达到量化标准经济效益的目的[76]。该方法的运算较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难度较大。王超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工程建设标准化对模型中特定参数的影响,再通过模型模拟这些参数的标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得出工程建设标准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77]。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社会核算矩阵(SAM)的要求较高,一般很难满足。2012年,张建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农业标准实施中的多目标评价问题作为一个系统,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多目标划分层次,进行了对标准经济效益评价的定性和定量分析[78]。该种评价方法存在较大的主观影响,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注意主观因素的控制。2013年,李尔丁通过与原有对照农业技术标准或具体措施方案进行比较,以最终的农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计算[79]。该方法具有全面、直观、方便计算等特点,但要求评价对象具有实际价值,不能对不具有实际价值的评价对象进行经济效益及实施效果的评价。

目前,对于标准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已较多,其评价方法可总结为:概率统计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ISO评价法和经验评价法。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的条件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方法。本书主要选用ISO标准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2.标准联盟绩效

企业标准的主体是技术标准,技术标准与企业市场竞争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晓技术标准的目标、检查试验技术标准的适用性、推动技术标准的发展都依赖于技术标准的实施。

但是现有研究对于技术标准联盟绩效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杨皎平、李庆满等从创新绩效和组织有效性两方面对技术标准联盟的合作绩效进行研究,构建了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实证检验了部分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的企业,证明了技术标准联盟企业间的关系强度、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与联盟的合作绩效水平正相关,且相互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间接关系[80]。周青、韩文慧等建立了联盟伙伴关系测度指标体系,考虑了信任、关系承诺和依赖性等方面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技术标准联盟伙伴关系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伙伴关系与技术标准联盟绩效有着相互的促进作用[81]。上述两者的研究都是以战略联盟绩效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绩效问题的,方法上主要以结构方程模型和实证研究为主,但在评价指标和评价角度上都存在差异。从评价角度看,杨皎平等主要是从创新绩效的角度来研究,而周青等则主要是从经济角度来进行研究。在现有的少量研究中,对于技术标准联盟的评价也多从联盟创新绩效的角度开展,而作为联系和纽带的技术标准联盟中的技术标准的实施效果的研究还不多。标准的制定和市场化是技术标准联盟存在的根本,因此,科学评价技术标准联盟的标准实施效果对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