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问题解决实战:特点与探索

学生问题解决实战:特点与探索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生之所以是问题生,就是因为他不改,反复出现某种毛病,而且严重。学生都有问题,严格地说,没有无问题的学生。原来,问题生的问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程度比较深,比较严重。所以,屡教不改应该是问题生问题的一个特点。几十年前教育界就流行一种说法,叫作“反复抓,抓反复”。在“反复抓”这个问题上,老师可分成三个层次。

学生问题解决实战:特点与探索

问题生之所以是问题生,就是因为他不改,反复出现某种毛病,而且严重。

学生都有问题,严格地说,没有无问题的学生。我们老师也一样,谁没问题呀?那他们为什么叫问题生,别人就不叫问题生呢?原来,问题生的问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程度比较深,比较严重。这和人得病是一样的。比如说,我这两天感冒了,我不去医院,我自己吃点儿小药就好了,我们就不说我得病了,只说不舒服。学生问题也一样,他有些小毛病,我们说他有缺点,不说他是问题生,只有问题严重了,才说他是问题生。

问题生的问题还有另一个特点,不容易改。问题生几乎都是屡教不改的。你教育教育他就改了,这不叫问题生。一个学生出问题,老师稍帮助他就改了,他是没有资格做问题生的。问题生之所以是问题生,就是因为他不改,反复出现某种毛病,而且严重。这和人得病也是一样的。比如你感冒,你吃点儿药,喝点开水,好了,这只是小毛病。但如果你每星期感冒一次,或者每月感冒一次,那就不对了。那恐怕就是病了,你得上医院看一看。得病就得上医院,自己解决不了,同样道理,问题生就得诊疗,一般的管理,一般的批评表扬解决不了,要不然这就不是问题生了。所以,屡教不改应该是问题生问题的一个特点。因此我们在教育问题生的时候,不管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们一般不说问题完全解决了,可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可能会反复。(www.daowen.com)

几十年前教育界就流行一种说法,叫作“反复抓,抓反复”。学生问题难免出现反复,改了以后,他又犯了。在“反复抓”这个问题上,老师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老师,他很不耐烦,你不是改了吗?咋又犯了?这种老师属于第一层次,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敬业精神也差一点。第二层次,教师认识到学生问题出现反复是很自然的。小孩嘛,改了又犯了,所以我得反复抓。这是比较好的老师,合格,甚至有的还很优秀。第三个层次的老师不一样在哪儿呢?他不满足于反复抓,抓反复,他要思索为什么反复。一般人对于学生问题的反复的解释很简单,这孩子不自觉呀,你管紧了他就好了,管得不紧,他可不就又恢复原状了,故态复萌。一般都是这样理解的。这个也不算错。但高层次的老师,研究型的老师,却能发现,有些反复是因为你没找到病根,实际上你所做的工作只是减轻了他的症状,好比说有些人身体不舒服,吃点止疼药不疼了,病根儿并没去。还有的只是注意力转移了。比如说某学生有问题,我通过励志的办法,打鸡血的办法,让他兴奋起来,把那事儿给忘了,他就不闹了。这算不算成功?也算成功。但如果你没有解决他的那个根上的问题,他肯定还会反复。

所以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他对于学生问题出现的反复,完全持科学态度,他不生气,他研究这个反复是不是因为我本来就没给人治好病,我只不过帮他减轻了症状。问题生难免有反复,但其中有的反复是我们根本就没找到病根。一般性的反复,我们要等待他逐渐成长,没找到病根的反复,那是我们误诊了,那我们就要赶快反思自己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