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蝇效应:启发你变得更努力

马蝇效应:启发你变得更努力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经读过一篇小文章叫《马蝇效应》,说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林肯当选为总统。然后,林肯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个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蔡斯对于林肯而言,也可说是一只马蝇。在生活中、工作上、学习时,我们是不是都可以给自己找一只这样的马蝇,让它叮在自己的背上,催自己努力奋进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班主任巧借马蝇效应,取得了良好效果。

马蝇效应:启发你变得更努力

曾经读过一篇小文章叫《马蝇效应》,说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林肯当选为总统。他任命参议员萨蒙·蔡斯为财政部长。有许多人反对这一任命。因为蔡斯虽然能干,但十分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输给了林肯。他认为自己比林肯要强得多,对林肯也非常不满,并且一如既往地追求总统职位。于是,林肯对关心他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玉米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我随手就把马蝇打落了。我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落它,我说我不忍心看着这匹马那样被咬。我兄弟说,唉呀,正是这家伙才使马跑得快嘛。”然后,林肯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个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蔡斯对于林肯而言,也可说是一只马蝇。林肯正是用好了这样的“刺”头,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中、工作上、学习时,我们是不是都可以给自己找一只这样的马蝇,让它叮在自己的背上,催自己努力奋进呢?

在一所学校的领导班子里,校长脾气不好,有时还有些武断,手下的几个人平时便皆唯唯诺诺,时时看校长的脸色行事。唯有一个算是挂了点闲职的小主任却颇不安分,用领导班子里其他人的话来说,就是时不时会“尥个蹶子”,有时竟会为了维护学生的一点利益而明火执仗地和校长对着干。可就是这样一个“刺头”,却往往在学校面临重大抉择时,总能挺身而出,舍弃自己的利益,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帮助校长做出正确的决策,使学校多次顺利渡过难关,得以健康、和谐、可持续地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可以说,这位校长颇懂马蝇效应,他用好了自己身边的这只马蝇。在一些小事小非面前,他没有伸手拍死叮着自己的马蝇,而是留着他以提醒自己去思索,去奋进。(www.daowen.com)

在一个班里,正副班长关系不和,导致班级管理几近瘫痪。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班主任巧借马蝇效应,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在充分了解这两个班长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把他们找来谈话。先是让他们谈谈各自对班级现状的看法,结果双方一致认为十分糟糕,但均不属于自己原因所致。接着,班主任又引导他们分别陈述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办法,结果发现,方法均切实可行,但思路却迥然不同。一个认为,要想把班级管理好,就应该抓住主流工作——学习,只要学习抓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另一个则认为,要想把班级管理好,必须从培养同学们的行为习惯出发,行为习惯好了,还愁学习不能上去吗?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问题的症结找到了,班主任微笑着向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他们的方法都很值得一试,并做出决定,以后班级管理实行轮换制,逢单由正班长统筹管理,逢双由副班长大胆决策,并让他们暗地里比一比,看究竟是谁的工作效果好。这样一来,正副班长各自成了叮在对方背上的马蝇,较着劲儿往前跑,谁也怕落后。相应的,班级管理重新获得了生机。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马蝇效应无处不在。奸臣是忠臣的马蝇,先进是落后的马蝇,消极是积极的马蝇,矛盾的双方互为马蝇!国家、学校、班级管理是这样,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也是这样,只要善于给自己找到一只叮在身上的马蝇,然后坦然地科学面对,我们的生活、学习、事业就会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