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写人物个性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

写人物个性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作为小小说中的人物,就必须个性鲜明了。为什么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呢?写出了人物的个性,才能表现出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区别;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也就是表现了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也才体现了写作的价值。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的自我介绍”。《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从穿着、用具、出行、住处等方面刻画出一个可憎可恶、可悲可怜的人物形象,令人捧

写人物个性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薄弱学科建设》

在学生作文中,篇幅短小、构思新颖、立意深远的小小说成为发挥其才华的形式,也被读者、老师青睐。自然,作为小小说中的人物,就必须个性鲜明了。

为什么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呢?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征。人物的个性是由不同的社会背景、人际环境、人生经历、学识、年龄等诸多因素决定的,而且个性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到定性的过程。写出了人物的个性,才能表现出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区别;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也就是表现了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也才体现了写作的价值。在平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练习。

(一)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例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故乡》中尖酸刻薄的杨二嫂)。又如“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气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中聪慧灵秀、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又如“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深沉,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琐忆》中鲁迅倔强的性格,不屈的精神)。

写肖像,要学会刻画眼睛,“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鲁迅”。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则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是饱经沧桑,或是沉静平和慈祥,或是睿智深邃。例如,《药》中描写康大叔的眼光——“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活画出一个贪婪凶狠、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形象。又如,“终于那王小玉半低着头出来了,却并不就开口唱,只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又将鼓槌子轻轻点了两下,再抬起头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面三刀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刘鹗《老残游记》)——王小玉用眼神调动观众的情绪,作者用博喻将她的眼睛渲染得勾魂摄魄。又如,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王熙凤的刁钻、狠毒、泼辣。

(二)写好语言,倾诉心声

言为心声,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要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的自我介绍”。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用“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的口头禅来描写别里科夫的“套子”论调;《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他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可以看出孔乙己的穷酸与迂腐;《阿Q正传》写“精神胜利法”,“这世界真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一句活脱脱地“说”出了一个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者;《守财奴》中那个吝啬鬼葛朗台经常说“人生就是一场交易”,是万事万物都是交易的贪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心声;“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见林黛玉一节,这一段话非常精彩,可谓一箭三雕,既奉承了林黛玉,又恭维了三春,最终得到老祖宗的欢心,伶牙俐齿地逢迎;《荷花淀》夫妻话别中,丈夫水生很晚才回家,水生嫂抬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机敏的疑虑、诚挚的关心、轻轻地责备……那是多么复杂的感情,当她看出丈夫“不像平常”时,便追问“怎么了,你?”水生嫂的细心,对丈夫的亲昵之态和体贴入微之情,尽在主谓倒装的问句中流露出来。

(三)写好心理,表达心声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般用第一人称写文章,较多直接进行心理描写,但要注意不能只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诸如“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到很懊悔、我感到很暖和”之类,要把内心深处的感情倾诉出来。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当“我”看到车夫扶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时,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按正常的视觉应是越远越小,而在“我”的感觉里,却刚好相反,是“愈走愈大”,这就写出了“我”的内心震撼,自惭形秽。又如《项链》中,“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主人公爱慕虚荣的形象跃然纸上。(www.daowen.com)

(四)写好细节,充实升华

大家特别要注意那些看起来好像不影响叙事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使得文章生动自然并且有深度,内容也会很充实。而很多人写事写人的文章最大的缺点就是把文章写得像流水账一样,“今天我起床晚了一点,把单车骑得飞快去上学,突然‘砰’的一声胎爆了,只好去补胎,迟到了,被老师罚跑了两圈,今天真倒霉!”根本没有什么细节,甚至连最基本的详略都没有。而《荷花淀》中,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后,有一个细节写道:“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从“震动”和“吮”这两个词可以读出:丈夫就要到大部队上去,这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她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还读出:此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是复杂的,几年的恩爱夫妻,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她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用这个动作迅速平定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坚强的性格。《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从穿着、用具、出行、住处等方面刻画出一个可憎可恶、可悲可怜的人物形象,令人捧腹,使人注目:穿着——晴朗的日子,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眼;用具——晴天带雨伞,把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上马车,便叫支起车篷;住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与外界隔离起来。

(五)写好动作,扣住细节,形神兼备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在草料场的一系列行动——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又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谦等人借刀杀人的阴谋。

(六)写好环境,以景写人

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大家可以看看,鲁迅在小说《药》中的环境描写:“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座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地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她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多了。”这一个片段所描写的环境,清明时节,分外寒冷,显得异常悲凉。这一气氛与人物的行动、外貌契合,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悲苦。我们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用环境,可以用环境与人物的行动、肖像互相烘托,如写一个热闹的聚会上和朋友兴高采烈的言行及笑脸;同样,也可以用环境与人物的行动、肖像进行对比烘托,同样是写一个热闹的聚会,也可以写发现为聚会不停忙碌的母亲白发又多了几根。

(七)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写人物可以直接写他的言行举止,有时直接写人物表达不出他的精神,也可以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譬如《荷花淀》一开篇的优美描写,最终聚焦在“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俨然一座圣洁的乡村女性雕像,以突出其人性美。清朝人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汉乐府陌上桑》描写采桑女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通过描写行者、少年等人见到罗敷的神态与动作,有力地表现了罗敷的貌美惊人,成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用的也是这个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