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春版《牡丹亭》:昆曲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青春版《牡丹亭》:昆曲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先勇先生指出:“昆曲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但昆曲的演出不应老化;昆曲的前途,在于培养年轻的演员,吸引年轻的观众”。〔15〕这番话道出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观众定位,“向谁传播”的问题。昆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的遗产。

青春版《牡丹亭》:昆曲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白先勇先生指出:“昆曲是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但昆曲的演出不应老化;昆曲的前途,在于培养年轻的演员,吸引年轻的观众”。〔15〕这番话道出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观众定位,“向谁传播”的问题。“为了培养、争取青年观众,青春版《牡丹亭》剧组多次送戏上门,到大学演出。近两年他们先后在大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八所综合性大学进行演出,每次都获得令人鼓舞的成功”⑯据白先勇先生介绍,“从大陆到台湾香港,每次演出的剧场里,诸多‘名牌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以及院士们……”〔17〕青春版《牡丹亭》这样明确地定位于年轻观众,尤其是大学生,是有它的考虑的。可以说体现了白先勇先生内心深切的焦灼和忧虑。昆曲面临传承危机、观众危机,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赢得大学生的欣赏、了解,就赢得了持续的观众人群。如同曹树钧在《让古老艺术焕发青春的崭新创意》一文中提到的:“青春版《牡丹亭》的主创人员明确地认识到:青年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力,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希望。青年最少保守思想,分析能力较强,心理上具有求新求异求美的特点。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牡丹亭》尤其适合青年观众。从昆曲事业发展而言,昆曲也只有走向青年,拥有新一代的青年观众,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18〕今天的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他们应当能欣赏这一门古老艺术的雅致和精美。白先勇深信:“真正好的艺术是百无禁忌的。如果有人不能欣赏,那只能说明我们做得不够好,否则,他们一定可以理解的。”〔19〕

同时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培养大学生对昆曲的了解、热爱,也是在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热爱;白先勇曾经提到现代人的感情变得太粗糙,很需要古代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一位青年观众对白先勇说他“进剧场看了昆剧,感到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惊艳,原来咱们古人谈恋爱的情感,竟如此丰富啊!十分钟的唱段,舞着的水袖,真是情爱缠绵似留念。这样的慢节奏,正好与当下的快节奏,来一个平衡。”〔20〕通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传播定位,旨在影响接受者的审美情趣,从而为昆曲今后的传播培养更多更有内涵的观众。白先勇如此孜孜不倦地在各大高校做讲座进行宣传,其意也在此。(www.daowen.com)

昆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的遗产。白先勇继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演出成功后,也将其带到国外进行演出。在国外演出的时候,白先勇同样主要定位于年轻观众,也是主要在学校演出,所以前不久刚刚去了美国的几所高校演出,同样取得了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