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通志·民政志:福利企业改革与发展成果

广西通志·民政志:福利企业改革与发展成果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明确深化改革,使福利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战略方针。针对社会福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严峻形势,自治区全面推行民政企业改革。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福利企业要切实转变观念,把福利企业由安置型、福利型转变为经营型、效益型,全面推动福利企业的改革与发展。1998年,自治区民政厅在广西假肢厂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

广西通志·民政志:福利企业改革与发展成果

1981年,自治区民政局正式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企业公司。其后,各地、市、县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管理,相应成立民政企业和扶贫福利公司。至1982年底,全自治区成立各类民政福利企业和扶贫公司近90家。

1988年,全自治区共有社会福利企业334个,年末职工人数8895人。其中残疾职工3441人,占职工总数的38.68%;年总产值销售数)18836.9万元,利润1157.2万元。南宁市城北区福利五金厂,有职工100多人,1988年完成产值705万元,比上年增加40%,人均产值5.85万元,增15.6%,销售营业额1833万元,创税利132万元,成为全自治区334个福利企业中创利最高的单位。南宁市新阳造纸厂坚持改革,实行厂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实行民主管理。1988年造纸产量5622吨,产值722万元,盈利12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6%、6%和25%,为广西2个盈利超百万的社会福利企业之一。

1989年,根据民政部的有关通知精神,广西各地民政部门开始对福利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全自治区有356个福利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其中合格企业275个,限期整改企业47个,不合格企业24个。

1990年起,广西县(区)以上民政部门会同当地税务部门对所管辖地区的福利企业进行监督,每年进行年检,统一发放“社会福利企业证书”,将福利企业的发展引向正常化轨道。是年,全自治区福利企业总产值达1.82亿元,比1989年增长21%;利润870万元,增长15%;税金692万元,增长59.8%。

1990—1992年,广西成立南宁民政福利液化气供应站、广西民政南宁物资供应站和广西社会福利边境贸易公司,均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系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1991年,全自治区福利企业发展到411个,职工总数1.12万人,残疾人职工0.41万人,占职工人数的36%,总产值为2.38亿元,实现利税191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63%和59.84%。是年,外向型福利企业有新的发展,年内,由自治区民政厅、岑溪县民政局、岑溪县商贸公司与港商合资兴办的尼龙单丝厂、鞋带厂和缝线厂开始建厂,总投资225万美元,缝线厂第一条生产线投入生产。(www.daowen.com)

1993年,广西召开全自治区福利生产工作暨先进单位个人表彰会,表彰32个先进福利企业和59位福利企业优秀工作者。同时明确深化改革,使福利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战略方针。是年,全自治区福利企业发展到494个,比1988年增加60个,增长17.96%;职工12867人,比1988年增加3972人,增长44.65%;残疾职工4818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7.44%),比1988年增加1377人,增长40.02%;完成利润2113.4万元,比1988年增加956.2万元,增长82.63%。

1996年以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福利企业越来越凸现自身的劣势,生产逐年滑坡。针对社会福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严峻形势,自治区全面推行民政企业改革。自治区民政厅根据1997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柳州召开的“全区民政系统企业事业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民政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转换经营机制,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企政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的企业改革方针,实行多种模式并存,着力所有制形式创新。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福利企业要切实转变观念,把福利企业由安置型、福利型转变为经营型、效益型,全面推动福利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1998年,自治区民政厅在广西假肢厂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柳州市众成橡胶厂、梧州市风机厂、百色市福利厂等企业也根据本厂实际,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南宁市新城福利五金总厂实行企业经济责任承包和厂房、场地租赁改革,扭转企业亏损的局面,取得良好的效益。是年年底,全自治区福利企业381家,职工11008人,安置残疾职工4479人,年销售收入5.18亿元,实现税利3877万元。

至2002年,全自治区福利企业382家,职工12000人,福利企业个数和职工人数虽无明显增加,但福利企业总产值却大幅度上升到9.8亿元,比1988年的1.9亿元增长4.16倍;实现利润4800万元,比1988年的1157.2万元增长3.15倍。

2005年,全自治区福利企业个数降至276个,比1995年的482个减少近一半,但企业总产值再创新高,达到16.5亿元,比2002年增加6.7亿元,增长68.4%;利润8341.7万元,比2002年增加3541.7万元,增长7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