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陶行知思想解析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陶行知思想解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6年,陶行知提出让幼稚教育下乡的口号。陶行知对当时的学前教育进行了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并提出了一整套为劳苦大众子女服务的学前教育理论。开办该园的所有费用都是陶行知筹集的。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陶行知思想解析

(一)普及幼稚教育思想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稚教育,认为幼稚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所以,他主张普及平民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教育,还要普及幼稚教育;不仅是地主、贵族的子女上幼稚园,广大的劳苦大众的子女也要上幼稚园。

1926年,陶行知提出让幼稚教育下乡的口号。在当时,要实现幼稚园下乡是很难的事,因为当时国内的幼稚园有几种弊病:一是效仿外国,不符合国情;二是灌输宗教思想,制造成见;三是费钱太多,非有钱的地方不能办;四是学费太高,非富贵子弟不能进。陶行知对当时的学前教育进行了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并提出了一整套为劳苦大众子女服务的学前教育理论。

1926年10月29日,陶行知在《新教育评论》上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在批评当时幼稚园弊端的同时,提出了建立一个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的具体设想。此后,他就着手创办符合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精神的试验乡村幼稚园,供人参观、学习、推广。他选择燕子矶作为建立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的乡村,定名为“燕子矶乡村幼稚园”。开办该园的所有费用都是陶行知筹集的。燕子矶幼稚园之后,陶行知又带领晓庄师范的学生创办了晓庄幼稚园、和平门幼稚园、迈皋桥幼稚园、新安幼稚园等乡村幼稚园,主张对工农子女实行“来者不拒,不来者送上门去”的政策。此外,他还积极开展托儿所运动,为大众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生活教育理论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他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他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是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陶行知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他曾对当时中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做过调查研究,认为有相当多的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变革。

(三)激发儿童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要帮助儿童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他针对传统儿童教育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解开束缚儿童发展、挖掘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办法。

1.解放儿童的大脑

解放儿童的大脑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2.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现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www.daowen.com)

3.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双眼,使学生学会观察。”陶行知的这一主张对数学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儿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4.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儿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儿童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5.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儿童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

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考试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儿童失去接触社会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四)艺友制幼儿师范教育理论

1.艺友制的含义

艺友制是陶行知受中国传统手工业作坊艺徒制培养工匠方法的启发,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提出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具体方法之一。陶行知在《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一文中对艺友制的内涵进行了说明:“艺友制是什么?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

艺友制实际上就是学生(艺友)在幼稚园(而非师范学校)中通过学习成长为一名教师。具体来说其是指,学生(艺友)与幼稚园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导师)交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幼稚园的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对有关教育理论的认识,掌握有关幼稚园工作的技能,形成保教和管理工作的能力。陶行知在办晓庄学校时,各中心幼稚园便采用艺友制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幼儿教师。

2.艺友制的实施步骤

艺友制的实施步骤如下:

(1)安排艺友实际参加幼稚生的各种活动,主要目的是使其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儿童领袖。

(2)交给艺友一些具体方法,如怎样讲故事、怎样带幼儿玩耍,并学习一些基本技能,如唱歌、布置活动室等。

(3)一方面做各种基本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在幼稚园实地操作。导师指导艺友制订计划,组织艺友到其他幼稚园参观并讨论。

(4)两个艺友一组,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承担整个幼稚园的工作三个月。

以上四个步骤,一共需要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艺友制师范教育最大的优点是能有效地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同时,在缺乏大量幼儿教师而又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师范院校培养的情况下,艺友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此外,艺友制只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就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大大缩减了培养幼儿教师的时间成本。因而,艺友制是对中国“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而“探得的一条新途径”。

艺友制师范教育虽然有其独到的优势,但也是“不得已的师范教育方式”。从长远来看,全部依赖边做边学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缺乏相关文化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专业发展后劲难以得到保证。对此,陶行知也曾明确指出,艺友制并非培养幼儿教师的唯一方法,应当与普通幼儿师范学校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幼儿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