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近代手工业发展:传统手艺与现代文化融合研究

近代手工业发展:传统手艺与现代文化融合研究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世纪30年代起,洋布、土布产量各占全国用布量的一半上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维持在这个水平。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后,在华北、华东敌占区,由于日本占领军滥加征发,原料奇缺,加以运输、销售管制,手工业遭受严重打击,普遍衰落。在西北、西南抗日战争的后方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手工业则普遍发展,并出现手工业的合作化运动。在工业最发达的上海,作坊和工场手工业的数量仍然是近代工厂数量的3倍。

近代手工业发展:传统手艺与现代文化融合研究

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百余年间,国门被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洋货的入侵以纱布为大宗,中国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手工业即棉纺织业首当其冲。到19世纪末,全国织布用纱已有约1/4为进口洋纱所代替;以后国内纱厂兴起,传统的手工纺纱业遭到重创后衰落。手工织布则情况不同,洋布虽然价格便宜,色彩鲜艳,但其主要消费市场在城市,而在农村,土布依旧有其自给自足的空间。从19世纪30年代起,洋布、土布产量各占全国用布量的一半上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都维持在这个水平。

鸦片战争以后,还出现了新的手工业。在新手工业中,一类是从国外引进的,如火柴、制皂、织袜、毛巾、西药、搪瓷、油漆、铅字印刷、日用化工以及机器、电机、车船的修造等。这些工业进入后,因机器设备昂贵,或因市场有限,改用手工制造,以后才逐渐配备机械动力。另一类是20世纪以后,为适应商品出口贸易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如抽纱、发网、地毯、猪鬃加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生产以手工劳作为主,产品出口外销,国际市场稳定,业务订单较多。世界大战期间,业务衰落,手工业者在跌宕起伏的经济浪潮中求得生存。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入侵中国后,在华北、华东敌占区,由于日本占领军滥加征发,原料奇缺,加以运输、销售管制,手工业遭受严重打击,普遍衰落。在西北、西南抗日战争的后方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手工业则普遍发展,并出现手工业的合作化运动。据1933年工业普查所做的比较完整的估算,当时全国制造业的总产值中,手工业产品仍占72%左右,外资企业、民族企业生产的机制产品仅占28%。这说明旧中国工业落后,机制工业虽有发展,仍不能满足日趋增大的市场需要,机制工业在发展的同时,手工业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抗日战争后,手工业生产有所恢复。据1947年对20个大中城市的调查,14078个工业生产单位中,作坊和工场手工业占76.5%。在工业最发达的上海,作坊和工场手工业的数量仍然是近代工厂数量的3倍。在广大城镇和农村,当然更是手工业的天下。(www.daowen.com)

简而言之,中国近代手工业仍是人民生活用品的主要来源;当然,19世纪20年代以后,部分手工业向机制工业过渡,手工业的比重可能降低,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中国工业革命的步履蹒跚,中国人民包括手工艺者,在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和连年战争的艰难处境中过着悲惨的生活,手工艺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延续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