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品真,凝脂美玉和田玉扳指

品真,凝脂美玉和田玉扳指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其中以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这两种形制最为主流。这一时期,和田玉材质已经十分流行,扳指也不例外,如果说坡形扳指还兼具一定实用性的话,明清时代的扳指就已经全为赏玩之用。和田玉制作的扳指由于材质原因表面更加光滑、圆润,没有开槽的设计也已不具有任何实用性。和田玉子料鱼龙变化扳指规格:37mm×39mm×31mm 重量:77.8g此扳指近看玉如凝脂,平顺油润,散发出内敛的光泽,表面局部有黄褐色的皮色。

品真,凝脂美玉和田玉扳指

扳指最早是作为一种骑射时的实用器具而出现的,也被称为韘(shè),其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为普及。随着年代的更迭,扳指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在其材质逐渐丰富的同时,形制也随着各朝代不断变化。最初的扳指本是一种工具,在人们拉弓射箭的过程中需要搭箭扣弦,这时就要将扳指套在拉弓手的拇指上,以保护手指不会被弓弦勒伤。可以说早期扳指完全是一种实用器具,不仅长度较长,且其上有槽痕,最初的材质也主要以坚硬材质为主,也有皮质所制的软材料扳指。而后扳指逐渐变短,槽痕也被取消,其材质也扩展到玉质、木质、金属材质等。逐渐的扳指的功能性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实用器逐渐向赏玩器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直到明清时期,扳指已经完全作为饰品成为当时的流行趋势,完全演化成了赏玩器。

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紧随时代发展、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种样式。而这其中以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这两种形制最为主流。坡形扳指出现较早,以实用为主,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一直被使用到明代。而到了清代,则主要流行桶形扳指。这一时期,和田玉材质已经十分流行,扳指也不例外,如果说坡形扳指还兼具一定实用性的话,明清时代的扳指就已经全为赏玩之用。和田玉制作的扳指由于材质原因表面更加光滑、圆润,没有开槽的设计也已不具有任何实用性。但是取而代之的是,作为赏玩器的扳指,其材质的名贵度越来越高,同时作为饰品的一种,扳指上更辅以精美的雕工,更增添了不凡的艺术价值

白玉狩猎图扳指

白玉,表面局部有黄褐皮色。表面浮雕狩猎图且镌刻乾隆御制诗句。一面碾琢一人纵马挽弓追射奔鹿,另一面阳文隶书《咏射鹿玉》“快马飞生耳后风,浮麋数肋中无空。漫言刻玉占佳兆,发羽抨弦屡此同。乾隆丙戌春日御题。”末署阴文圆、方“乾”“隆”印。清宫旧藏。(www.daowen.com)

和田玉子料鱼龙变化扳指

规格:37mm×39mm×31mm
重量:77.8g

此扳指近看玉如凝脂,平顺油润,散发出内敛的光泽,表面局部有黄褐色的皮色。扳指表面更施以雕工,以浅浮雕的形式刻画鱼龙变化的图案,在小小的方寸之间将鱼、龙两者勾勒成形,图案线条虽然简单,但足够生动形象。此扳指也是以小见大,是材、形、艺俱佳的经典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