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背景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背景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工作是一个争议重重且道路漫长的过程。从宏观战略的发展视角来看,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框架应该是发展型国家论在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进一步细化。在整个理论体系的变迁中,对于前者,其研究要点集中在意识形态、官僚体系、政治制度等方面对发展型国家的影响及关系;对于后者,中国的实践表明其已经远远超过资本形成与产业结构政策。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背景

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工作是一个争议重重且道路漫长的过程。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滋养来自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文化管理学、文化创意学和文化技术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多学科的理论来源使得文化产业问题具有跨学科、多元化、混合性等特征。国内有相关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学科的相关理论建设与规划,并不是像蓄水池一样先有水池然后进行容纳,而是把已经盖好的建筑物围起来。因此,具有事先性质的规划相对而言并不重要,只有当学科领域内逐渐出现的核心议题、有价值的问题、新业态现象等“建筑物”达到一定规模时,搭建“城墙”才会顺理成章。

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文化产业”的定义,即“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以及为实现上述经营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活动的集合”,可以看出文化产业中出现的核心问题既包含应然层面的文化学问题,也包含实然层面的发展学问题。

发展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议题,包括生态基础问题、民生至上问题、和谐发展问题等,主要逻辑在于以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既要考虑短期内事件因果的动态平衡,也要考虑长期规划的可持续问题,如以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为基础的人类社会发展,以民生至上为基准的持久生存与进步,遵照社会演进逻辑等。(www.daowen.com)

宏观战略的发展视角来看,发展文化产业学的理论框架应该是发展型国家论在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进一步细化。发展型国家论对于后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产生过较为重要的影响。发展型国家论的要点主要有两个研究分野:一个是从政治学与行政学视角,重点在于政商关系与资本形成;一个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重点在于政企关系和资源配置。在整个理论体系的变迁中,对于前者,其研究要点集中在意识形态、官僚体系、政治制度等方面对发展型国家的影响及关系;对于后者,中国的实践表明其已经远远超过资本形成与产业结构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