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阴阳五行文化与文化符号体系

中国阴阳五行文化与文化符号体系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紫禁城,更是集中完备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阴阳五行八卦的建筑文化和符号体系。

中国阴阳五行文化与文化符号体系

北京东方神木营造的源头是阴阳五行八卦,基于中国人对天地自然观察总结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宇宙信仰体系。据文献记载和学术界研究认为,“五行、八卦、阴阳,本是三种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分别起源于三种不同的占卜方法——钻龟、陈卦、枚占”[2],分别代表着上古华夏中国东方(殷商)、西方(两周)、南方(楚越)不同部族的文化。“战国后期,三者逐步融合。到了邹衍时代,三大文化发展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融合的一切准备工作。”[3] “五行、八卦、阴阳三大文化的最终融合,是通过汉儒董仲舒之手完成的。”[4]当代文化符号研究专家,将经过夏、商、周、战国、汉阴阳杂家和儒、道家系统化的五行、八卦、阴阳、天干体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上古诸神整合一体的文化符号[5]表述如表1所示:

表1[6]

续表(www.daowen.com)

这个被术数化、系统化、理论化的阴阳五行八卦体系,是三种文化和观念融合的结果。它体现了古人动物分类和灵兽崇拜的观念,体现了古人宇宙星空分区、大地方位和天象崇拜的观念,体现了阴阳区分、阴阳术数和崇拜的观念。这一套知识体系,作为“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恒久不衰的思想框架宏观如宇宙天地,中观如人文制度建筑符号,微观如人体脏腑经络,几乎无所不包。弥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秦汉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由官方垄断、与国运皇权密切相关的天象观测与福祸谶纬之术,如历朝历代建设皇城贵族府邸,都必须通过阴阳五行、易经八卦进行测算调整的风水堪舆建筑设计之学;如传统中医利用阴阳五行把握人体的五脏六腑八脉十二经略;如传统农耕社会历朝历代一直沿用不衰的,上至官方每年颁布的律历,下至民间日常的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莫不囊括在内。

阴阳五行八卦知识体系,作为一套关于事物分类,符号化、术数化、象征化的概念,代表了古人对于世界的感受、认知和独特的把握方式。这些术语尽管仍然关联着具体的自然物,但它们的内在含义却指向宇宙秩序,因而包含了一种由主宰和崇拜相交织的情感满足。作为一套关于宇宙结构的符号,作为宇宙万物的象征,作为天地人规律的体现,成为人们膜拜的对象。[7]从殷商时代的“五帝”“五火”“五星”天象认知和天象崇拜,到《周礼·春官》实施天地山川“五岳”“五祀”重大仪典的制度化“五官”设置,[8]说明早在先秦时代,五行五方五神信仰,就已成为一系列制度和风俗的基础。到汉代汉画像石无处不在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地方位保护神符号,则已经完成了将自然物崇拜、动物灵兽崇拜、天神地神部落神崇拜、方位保护神崇拜整合于一体的祥瑞、护卫、辟邪神格象征。自周朝以来,历代皇帝都以“象天法地”“中参人和”[9]“择中立宫”[10]的法则建立皇城帝都。还有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紫禁城,更是集中完备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阴阳五行八卦的建筑文化和符号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