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剃发易服令引发的苦难:百姓的难题

剃发易服令引发的苦难:百姓的难题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下令强制推行汉族剃发易服的是努尔哈赤。这种大规模强迫汉人剃发的暴力政策,不但给辽东百姓带来了灾难,而且也激起了百姓的反抗。据清朝文献记载,归降叫“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经过努尔哈赤数十年的征战和努力,后金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驾崩,其子皇太极继位后,在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的态度上更为强硬。

剃发易服令引发的苦难:百姓的难题

最早下令强制推行汉族剃发易服的是努尔哈赤。据《满文老档·太祖卷》记载,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在占领后金政权周边地区以后,他要求汉人穿戴与发型必须按满人样式,男子禁穿大领大袖,女子不能梳头缠足。天命六年(1621)五月,努尔哈赤攻破镇江后,下令将不肯剃发的,全部投入鸭绿江淹死。这种大规模强迫汉人剃发的暴力政策(并将这作为归顺清朝政治标准),不但给辽东百姓带来了灾难,而且也激起了百姓的反抗。

据清朝文献记载,归降叫“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对于攻下城池后,而官民没有剃发的,就不算真正的降服。图为清朝发式。

士可杀不可辱:誓死不剃头的张春

在清朝的文献里,归降叫作“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攻下城池而官民没有剃发,就不算真的降服。四万明军统帅张春“誓死不剃头”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张春,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明朝统帅。在大凌河之战中被皇太极俘虏,皇太极对劝降明朝大臣很有策略(之后的明将洪承畴祖大寿等都是他劝服的)。张春被俘的当晚,皇太极派人送去美酒佳肴,被张春拒绝了。皇太极对此早有准备,堂堂一员大将如果一点小恩小惠就能收买,那明朝的天下岂不如纸糊的一般。(www.daowen.com)

带着“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张春不但拒绝美食,而且开始绝食。皇太极不想失去这么一员大将,待到第四天,皇太极立即前往探望,并亲自给张春盛饭夹菜。估计是被感动了,于是张春接纳了皇太极的赐食,也就意味着愿意归顺效忠皇太极了。然而,张春态度非常坚定——誓死不剃发。皇太极实在没辙了,只好把他安顿在沈阳三官庙“恩养”,被羁押的十年时间里,张春始终坚持明朝衣冠,“身着汉服,誓死不剃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被关押期间,一直都在积极沟通明廷与后金(清)之间的议和工作。

他本可以荣华富贵,成为清廷一员大将。然而,就因为他誓死坚守“士可杀不可辱(认为剃发是人格侮辱)”的明臣气节,最后死于庙中。

经过努尔哈赤数十年的征战和努力,后金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驾崩,其子皇太极继位后,在推行“剃发易服”政策的态度上更为强硬。比如,1631年,皇太极在大凌河战役获胜后,下令“归降将士等薙发。1623年,又颁布了官民帽顶制度。1632年,颁布了服色制度。1636年,皇太极不但将“剃发易服”作为政治标准全面推广,而且还将这一政策提升到国家层面,“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女人不许梳头缠足。……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重治其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