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筑梦未来:传承匠心的力量

筑梦未来:传承匠心的力量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匠心,筑梦未来”。雕刻大师何世良,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何为匠心、何为传承、何为创新!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就是创新,是匠心的传承,是新工匠精神。

筑梦未来:传承匠心的力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匠心,筑梦未来”。

什么是匠心呢?我的理解:匠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情怀,是把一件工作、一项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的卓越。雄伟的万里长城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巍然屹立,能够在太空中被宇航人清晰地看见,被誉为世界第七大奇迹;古老的赵州桥历经风雨地震的洗礼,至今仍坚如磐石、造福人类,这就是古人“匠心”的完美展现。

雕刻匠何世良,他只有初中学历,但是他独具匠心、孜孜以求、勤学苦练、技艺精湛,他有自己的梦想,敢想、敢做,他不循常规、敢于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每件作品中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最终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为岭南民间雕刻工艺大师,奉献了不少优秀作品。他的工作室里有一幅砖雕作品,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作品呈现了香蕉、荔枝、龙眼、杨桃等岭南佳果,构图疏密有致,密处叶果层叠,疏处大量留白,颇富中国画意蕴。最打动人的当属所雕物品那逼真的形象,香蕉的饱满、荔枝的粗糙、小鸟的顾盼,甚至蕉叶上的虫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砖上表现如此精妙细节,人们不禁要赞叹,这需要何等功力啊!何世良说,由于他从小就流连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见皆是充满神秘感的砖雕、木雕、灰雕,长期浸润在岭南建筑艺术中,让他从小涵养了一种古典情怀、雕刻情结。从16岁初中毕业到今天,从木雕到砖雕,从家具到大型砖雕作品,从个人到团队协作,从默默无闻到行业翘楚,他一直坚持,未离开过半步。

雕刻大师何世良,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何为匠心、何为传承、何为创新!观赏他的砖雕作品,让我们深深感悟到,功夫不负有心人,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份职业,做到极致,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工匠的工作是一种机械重复的简单劳动,其实,真正的工匠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致、创新相连,是模仿中的传承,传承中的创新,创新中的飞跃。工匠之心是不追名逐利、耐得住寂寞的坚守;工匠之心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执着;工匠之心是对产品精心设计、独立思考的理念;是以平和的心境追求极致的完美气质。用我们的工匠之心,筑造我们的梦想,让我们逐步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具备精湛技艺的大国工匠吧!(www.daowen.com)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把工匠精神应用到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地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化繁为简,臻于化境。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因陋就简,不是不能超越前辈,何世良说:“如果师傅教会我雕荷花,我一辈子只会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都不能超越师傅,机械式传承意义不大。师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创新,这才是徒弟的使命。”当传统工艺遇上新工艺、新技术,传承与创新有机融合便成为一种必然,这就是创新,是匠心的传承,是新工匠精神。

今天,我们还不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出类拔萃,但是,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心态,树立起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从每个细节做起,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同样能成就我们的职业追求。我们毕业后都要奋斗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为祖国的强大繁荣助力。我们虽不是大国工匠,却是一颗颗有望成为大国工匠的种子,现在的我们虽然微小,但并不卑微。

2011年,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我也要说:“感谢我的祖国如此强大,它给了我们成就梦想的平台。”我们很幸运,正赶上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传承匠心、认真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我们就一定会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的大国工匠。

谢谢大家!

(学生:杨菲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