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特征简介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特征简介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儿童都在依据已有经验和已积累的语言与周围人交往,并从他人的语言中学习新的语言成分。学前儿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种教育活动获得大量语言信息,这些语言内容涉及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科学教育为例,学前儿童往往是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下进行各种科学探索活动的。教师和家长在与学前儿童交谈时要照顾到他们的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特征简介

(一)语言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

学前儿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构建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成人不能期望那种“一教就会”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学前儿童对于周围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理解、能模仿的语言范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地进行练习;另一方面,学前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总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创造性、变通式的模仿,会将听到的句子稍加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学前儿童有交往的需要时,他们才主动地搜索记忆中的词汇和句子,尝试着进行表述。而且,在有交际需要的情形下,当学前儿童因词汇贫乏或语法错误引起交谈对方产生理解障碍时,儿童才会感觉到学习新词的紧迫性,才会有意识地利用这种交际环境与机会向别人学习,主动模仿新词、新句。

(二)语言学习充满个性化

通过学前儿童在模仿语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我们可以看出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每个儿童都在依据已有经验和已积累的语言与周围人交往,并从他人的语言中学习新的语言成分。即使为儿童提供完全相同的语言范型,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模仿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情境、同一话题我们也很少见到两个说话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语言表达会表现出特定的语言习惯,包括口头禅、习惯性的音调等。人们喜欢谈论的主题与内容也往往因人而异。学前儿童比较喜欢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儿童对事物的喜好和兴趣又极具个性化,这使得学前儿童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充满了个性色彩。有的儿童喜欢各式各样的车,就对各种车名称和专业术语感兴趣,于是在这些儿童所掌握的词汇中,有大量与“车”相关的词汇和句子,甚至远远超过成人所掌握的这类词汇。

(三)语言学习具有综合性(www.daowen.com)

语言学习的综合性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一种符号,总要反映一定的事物。学前儿童学习语言时,必然要弄懂语言的含义,也就是要理解词语所代表的一类事物,它反映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表达怎样的思想和感情等。因此,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例如,只有当儿童对西红柿的各个方面的特征都有所认识,并知道西红柿属于蔬菜时,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西红柿”这个词的含义。学前儿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种教育活动获得大量语言信息,这些语言内容涉及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科学教育为例,学前儿童往往是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下进行各种科学探索活动的。他们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不断与同伴和老师就有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展开讨论。当他们发现某种科学知识或取得某种探索结果后,他们又会用语言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和同伴互相交流。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获得了相关的科学概念、科学术语,而且在与老师及同伴的对话交流中,会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报告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还获得了更多语言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自身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种科学探索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学习契机,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语言经验。在此意义上,我们很难说这种活动究竟是科学教育,还是语言教育,它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综合性特点。

(四)语言学习具有循序渐进性

学前儿童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句子,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有到无,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积少成多,逐步形成,逐步完善。儿童对语言的掌握、词义的理解、语法的运用还不够成熟,常常出现理解错误、表达错误的情况,这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的年龄特点。教师和家长在与学前儿童交谈时要照顾到他们的年龄特征。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和对成人说话方式应当有所区别,如多用短句,多做描述,语速比较慢,语音比较清晰。当父母听不懂孩子的话时,反应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直接,而应亲和地鼓动孩子做一些补充或解释。如果教师也能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所有学前儿童,那将有助于提高学前儿童说话的积极性,促进其语言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