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的《礼》编纂》

《孔子的《礼》编纂》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孔子时,《礼》还没有被编成书,或者已经散佚。据《礼记·杂记》载:“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到这时候,《礼》中的“士丧礼”部分才形成文字。有些人总以为孔子是死抱住周礼不放的冥顽之徒,实在是大误会。可见,孔子极有可能曾编过《礼》。极而言之,今存“三礼”可能都跟孔子所编之《礼》有着渊源关系。

《孔子的《礼》编纂》

应当承认,今本《仪礼》并不一定就是孔子所编原本,但是,孔子当初很可能确曾编辑过这类教材,因为:

第一,“礼”乃孔子思想的一个基本范畴,更是孔子的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他对“礼”之极端重视,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5]的地步,如果不对前代关于礼制的典章制度加以研究整理,那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汉书·艺文志》说“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可见孔子以前的仪礼是很繁复的,需要整理。

第三,《史记·儒林列传》讲:“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在孔子时,《礼》还没有被编成书,或者已经散佚。据《礼记·杂记》载:“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到这时候,《礼》中的“士丧礼”部分才形成文字。(www.daowen.com)

第四,孔子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整理古代礼制的主观条件,因为他对三代礼制的精通是罕有其匹的。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26]

第五,孔子确有三代礼制须加改编的思想,这就是他关于三代递相“损益”的思想:“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27]就是他所极端推崇的周礼,在他看来也是需要加以“损益”的。有些人总以为孔子是死抱住周礼不放的冥顽之徒,实在是大误会。

可见,孔子极有可能曾编过《礼》。极而言之,今存“三礼”(《仪礼》《周礼》《礼记》)可能都跟孔子所编之《礼》有着渊源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