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军在楚汉战争中的战略方针

汉军在楚汉战争中的战略方针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汉战争由此而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韩信的指挥,使楚的东方、北方之地完全落入汉军之手,汉军遂完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战场的主动权至此已转移到汉军一方,楚汉战争的战略格局与态势已面临全面的改变。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楚汉战争至此降下帷幕。刘邦以弱小的力量,在楚汉战争中战胜强大的楚军,除了政治上注重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外,军事上的胜利主要在于对战略全局处置的适当合宜和作战指挥的高明正确。

汉军在楚汉战争中的战略方针

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秦王朝反动统治后,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变化,这就是起义军首领项羽刘邦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长期的战争,中国历史由此而进入了楚汉相争的时期。

楚汉战争前后近四年时间。战争初期,刘邦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刘邦富有政治远见,注意争取民心,招揽军政人才,因而在政治上据有主动地位。在军事活动方面,刘邦虚心采纳韩信汉中对》的献计,善于运用谋略,巧妙利用矛盾,做到示形隐真,乘项羽东进镇压田荣反楚之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占领战略要地关中地区。而后又以替楚怀王(义帝)报仇为旗号,联络诸侯军56万人袭占彭城,端了项羽的老窝,成为项羽的强劲对手。

然而在袭占彭城之后,刘邦满足于表面的胜利,置酒作乐,疏于戒备,被项羽的反击杀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不得已实施战略退却,撤退到荥阳、成皋一线,与楚军相对峙。楚汉战争由此而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略相持阶段中,刘邦按照张良、韩信等人制定的战略,据关中为根本,实施以荥阳、成皋一线正面战场坚持为主,敌后袭扰和南北两翼牵制为辅的对楚作战方针,以政治配合军事,以进攻辅助防御。游说英布倒戈,从南线牵制项羽;派遣韩信开辟北方战场,翦除项羽的羽翼,对楚军进行战略迂回;联络彭越,袭扰楚军后方,迟滞楚军的进攻。同时由萧何治理关中、巴蜀,巩固后方战略基地,转运粮食兵员,支援前线作战。还采纳陈平的计谋,派遣间谍进行活动,分化瓦解楚军。

汉军的战略指导之本质是积极防御,在战略相持阶段曾成为汉军转弱为强的制胜法宝。在正面战场上,尽管楚军攻势猛烈,荥阳、成皋几经易手,形势经常不利于汉军一方,但是在关中根据地的人员物力源源不断的补充下,在敌后战场与北方战场的积极策应配合之下,刘邦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最后还是牢牢控制住了荥阳、成皋等战略枢纽,使项羽处于进退失据、钝兵挫锐的被动处境,白白消耗力量,一筹莫展。

在北方战场上,韩信以杰出的指挥才能,为汉军的最终胜利打开了道路。他以木罂渡河平定魏地,保障了正面战场翼侧的安全;挺进太行山脉,在井陉之战中背水布阵,大破赵军20万人,阵斩陈余,擒获赵王歇,灭赵国,实现断楚之右臂的战略目标;遣使传檄,以强大的兵威慑服燕国,不战而下燕地;壅塞潍水,大败齐军,并一举歼灭龙且所率的楚方援军,平定三齐。韩信的指挥,使楚的东方、北方之地完全落入汉军之手,汉军遂完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战场的主动权至此已转移到汉军一方,楚汉战争的战略格局与态势已面临全面的改变。(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南方战场的英布与敌后战场的彭越在军事上的进展也相当明显,尤其是彭越活跃在楚军后方的游军,不断扰乱楚军侧后,使项羽腹背受敌,首尾不能兼顾,对楚军造成极大的威胁。项羽计无所出,被动挨打,渐渐滑向失败的边缘。

当刘邦在正面战场全歼曹咎守卫成皋的部队,再夺成皋,将战线推进到广武(今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一线,韩信大破楚将龙且部20万人于潍水,彭越多次截断楚军粮道,攻下昌邑(今山东巨野南)等多座城池,楚汉战争遂进入了汉军的战略反击阶段。此时项羽见大势已去,不得不与刘邦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而后引兵东归。

由于汉军已对楚拥有了巨大的优势,刘邦遂把握时机,采纳张良等人的建议,撕毁墨迹未干的和约,于汉高帝五年(前202)乘项羽引兵东撤之际,指挥汉军对楚军实施战略追击。随后在垓下合围楚军,在会战中,韩信布设“五军阵”,与项羽的部队激烈交锋。韩信的高明指挥,使楚军全线崩溃,一败涂地。绝望中,项羽拼死突围而出,在乌江为汉军追及,展开了最壮烈的厮杀,而后自刎乌江。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楚汉战争至此降下帷幕。

刘邦以弱小的力量,在楚汉战争中战胜强大的楚军,除了政治上注重争取人心和团结内部外,军事上的胜利主要在于对战略全局处置的适当合宜和作战指挥的高明正确。这具体表现为:第一,重视战备后方基地的建设,使汉军在人力物力上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能够坚持长期的战争;第二,彭城之战失利后,鉴于汉弱楚强的实际情况,适时改变战略方针,转攻为守,持久防御,挫败项羽的速战速决企图;第三,制定出正面坚守,南北两翼牵制与进攻,敌后袭扰的作战部署,并坚决付诸实施,按“众寡之用”与“分合为变”的原则,正兵与奇兵交替使用,互为协同,巧妙策应,形成集中兵力与分兵钳制的有机统一,以主力抗衡敌之主力,以偏师打开战场局面,主次策应配合无懈可击,使楚军陷入多面作战的困境,顾此而失彼;第四,实施灵活机动的作战指导,致人而不致于人,千方百计调动对手,使之疲于奔命,并积极争取外线,逐步完成对楚军的战略包围;第五,巧妙离间,分化瓦解敌军,善于争取诸侯,最大限度地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孤立项羽本人;第六,根据战略态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改变原有的战略方针,变积极防御、战略相持为战略反击,在时机成熟之时与楚军展开最后的会战,全歼楚军,赢得楚汉战争的最终胜利。

项羽的败北,乃是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失策密切相关的。他分封诸侯,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嗜杀好战,激起了民众的反对;他不重视争取同盟,导致了自己的孤立;他不善于起用人才,团结内部,导致了众叛亲离;他不注意战略基地建设,以至于无法长期支持战争;他缺乏战略头脑,只知道一味死打硬拼,没有主要的进攻方向,决定了他虽然能赢得不少战役、战斗的胜利,却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被动,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彻底失败。项羽战场指挥的成功和战略指导的失策之间的巨大矛盾、反差,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结局,给后世军事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历史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