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整合-研究成果

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整合-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国家档案局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档案馆体系的目标与措施》中明确提出了“将数字化成果与全国开放档案与政府公开信息云平台建设相衔接”的要求,为我国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提出了目标。

面向公众需求的档案资源整合-研究成果

依据诺兰模型(又称成长阶段模型,Stages of Growth Model),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将经历初始、普及、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末,发展至今也面临着如何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问题,即如何将分散独立的档案资源单元融合、类聚、重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满足新时期公众对档案资源的复合化、一体化利用需求。2001年,广东省顺德市先后将城建档案室和房地产档案室归入综合档案馆,率先尝试“三档合一”的档案资源整合模式。2002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实行区档案局、区档案馆和城建档案信息管理中心“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统一管理”的创新管理模式。2004年6月,深圳市也将城建档案馆并入深圳市档案局。2004年9月,安徽省档案局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安徽和县作为试点进行档案资源整合。2009年12月18日,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突破档案资源建设传统模式,从三个方面对档案实体或档案信息进行科学整合:整合同一地区内不同档案机构的档案资源,整合同一系统、不同地区档案机构的档案资源,整合不同系统、不同地区档案机构的档案资源[1]。2013年,国家档案局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档案馆体系的目标与措施》中明确提出了“将数字化成果与全国开放档案与政府公开信息云平台建设相衔接”的要求,为我国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提出了目标。(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