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跨媒体叙事发展:漫威电影实践

中国电影跨媒体叙事发展:漫威电影实践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DC漫画也由此一跃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漫画出版公司。这一经典形象的巨大成功,使得漫威公司一跃成为与DC漫画公司分庭抗衡的美国漫画巨头。他不仅是漫威公司80%以上超级英雄、知名角色的创造者,也是漫威公司60多年沧桑岁月的最佳见证人,其伟大的贡献被世人广泛称道,被誉为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之父。一时间,许多与色情、暴力和恐怖主题有关的漫画杂志被焚烧或被禁止出版,漫画行业整顿之风愈演愈烈。

中国电影跨媒体叙事发展:漫威电影实践

1.初露锋芒——漫威漫画的诞生与发展

19世纪末,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并逐渐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行列。1894年,美国国民工业生产总值位列世界首位,科技与工业生产力快速发展,大量外来移民带来劳动力的迅速增长,也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繁盛。美国漫画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20世纪伊始,伴随经济的繁荣,美国漫画家笔下的世界是热情洋溢的,漫画家以丰富、多彩的笔触,创造了许多快乐勇敢、积极奋进的动漫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兔八哥、大力水手等经典漫画角色。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出现大萧条,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社会进入动荡和变革的时代,漫画行业创作也受到深远影响,创作风格一改过往甜美欢快的特色,呈现更为贴近现实、关乎未来的倾向。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迷惶时期,美国民众需要更多的心灵慰藉与精神支撑,人们渴望“救世主”与强大英雄人物的出现,以帮助他们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为了较好地满足战后民众创伤心理的修复需求与心理期待,漫画创作者将视线投入到超级英雄形象的发掘之上。1938年,美国DC漫画公司创作的“超人”超级英雄形象首次在《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中登场,超人的形象来自编剧杰瑞·西格尔的灵感,参照部分圣经故事和连环画作品。这一年正是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广播媒体大肆渲染“火星人入侵”引起大动乱的年份,于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一问世,便成了无数美国人的精神寄托。漫画中每当有危险与困难降临,拥有与生俱来的超级能力及强烈社会正义感的超人克拉克·肯特总会挺身而出,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超人漫画形象的横空出世,迅速引发美国社会公众的广泛兴趣,读者群迅速增加,并激发了其他超级英雄漫画形象的创作灵感。一时间,蝙蝠侠、闪电侠、潜水侠等众多超级英雄悉数登场,将美国漫画行业带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些超级英雄普遍都拥有完美、健康的体魄和超越常人的英雄能力,他们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维护着公平与正义,成为那一时期美国民众心目中最为理想的精神代言人。美国DC漫画也由此一跃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漫画出版公司。DC漫画的成功,引来无数效仿者,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是漫威漫画公司。

漫威公司的前身是美国时代漫画公司(Timely Comics),曾用名为亚特拉斯漫画(Atlas Comics),创立者是马丁·古德曼。1939年4月,时代漫画公司在《电影连环画周刊》创刊号上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位反英雄——变种人纳摩·麦肯齐(Namor Mc Kenzie),这是漫威漫画历史中第一位超级英雄。纳摩是伦纳德·麦肯齐船长(Captain Leonard Mc Kenzie)和亚特兰蒂斯公主的儿子,也是海底之国亚特兰蒂斯的国王。他是人类与鱼类的结合体,拥有许多超级能力,可以在水下自由生活。纳摩这一形象代表着当时美国公众对于自由的向往,也代表着青年一代对体制的不满与反叛愿望。同DC漫画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人物相比,纳摩有着明显的缺点,他顽固、野蛮,敢于挑战权威,但他生性善良,所处的生存处境也十分引人同情,他为生存与自由而战斗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理解与共鸣。无疑,这一漫画形象的出现为社会公众释放情绪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宣泄渠道。在反英雄凤毛麟角的时代,这样的角色设定不得不说是一个大胆突破。之后,纳摩的故事经过进一步扩展,被重新收录在一个新出版的漫画系列——Marvel Comics之中。这个新的漫画刊物的名字也是以后时代公司超级漫画帝国的代名词——漫威漫画。同年,时代公司还推出了第二位超级英雄——生化人初代霹雳火,并将其与纳摩并置于同一个故事空间之中,形成了最初的角色联合创作形态。1941年3月,距离珍珠港事件发生还有9个月的时间,漫威旗下编剧乔·西蒙和画家杰克·科比合作,创造出美国漫画史上最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美国队长。美国队长是一位具有平民色彩的超级偶像。他身穿红、白、蓝三色的星条服装,手持盾牌,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大打出手,对希特勒的侵略还以正义的铁拳。这一形象深得人心,漫画发行量与日俱增。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被卷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队长的形象更是大红大紫,一时间成为美国精神与爱国主义的象征,也成为美国士兵们的精神食粮,其英勇无畏、正义凛然的形象始终激励着大家奋勇战斗。这一经典形象的巨大成功,使得漫威公司一跃成为与DC漫画公司分庭抗衡的美国漫画巨头。也是在1941年,漫威创始人古德曼之妻的表弟,16岁的斯坦利·莱伯(Stanley Lieber)加入漫威战队,其笔名就是今天我们更为熟知的——斯坦·李(Stan Lee)。编辑与漫画创作者出身的斯坦·李才华横溢,从1961年11月开始,斯坦·李在其搭档——漫画家杰克·科比的协助下,先后创作了神奇四侠、蜘蛛侠、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X战警、奇异博士、超胆侠等经典漫画角色。他不仅是漫威公司80%以上超级英雄、知名角色的创造者,也是漫威公司60多年沧桑岁月的最佳见证人,其伟大的贡献被世人广泛称道,被誉为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之父。

2.漫威崛起——绝境逢生的合纵变革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经济趋于稳定,英雄题材的漫画逐渐走向衰落。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迎合观众市场,谋取更大利益,美国部分漫画公司开始创作过分追求恐怖、色情、暴力题材的漫画,创作风格上争奇斗艳,但在思想上忽视了漫画对青年人的影响,带来许多社会负面问题。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沃瑟姆(Fredric Wertham)在其专著《天真的诱惑》中对这一现象予以严厉抨击。他指出:“漫画书和其他一些媒体要对美国青少年的堕落负责:是漫画教唆十几岁的男孩子抢劫、强奸、吸毒,这些书正在让孩子们变成小偷、暴徒和冷血的杀人犯……”[65]这一观点点燃了美国社会的反漫画风潮,出于对青少年教育的担忧,漫画有害论在美国社会广泛蔓延。一时间,许多与色情、暴力和恐怖主题有关的漫画杂志被焚烧或被禁止出版,漫画行业整顿之风愈演愈烈。这一风波也影响到如《超人》等经典超级英雄漫画作品,有些地方甚至将《超人》等漫画下架。1954年,美国漫画审查条例出台,一系列苛刻的审查制度更是将许多漫画作品列为违禁作品不准上市发行。一年之内,美国漫画书的销量下降了75%,于是众多出版社纷纷倒闭。在这一背景下,漫威漫画公司也受到严重影响,读者的大量减少,销量的不景气带来连续亏损,这让创始人马丁·古德曼不堪重负,于是他将当时名为Atlas的公司关闭了,仅保留部分漫画出版业务,甚至一度要借助DC漫画公司的出版渠道拓展市场。为了改变公司濒临破产的面貌,漫威旗下知名创作人斯坦·李等人带头呼吁建立合理的行业规范,在众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迫使漫画产业审查机构——美国漫画标准委员会(CCA)改变了部分审查政策。与此同时,漫威漫画公司也加快了转型步伐,不断拓展自身发行渠道,逐渐从一家出版社的小部门转型为大型的多媒体企业。1961年,斯坦·李与搭档杰克·科比合作,创造了漫威历史上第一个超级英雄家族——神奇四侠,进而开启了漫威公司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斯坦·李的神奇四侠设定中,有科学家里德·理查兹、他的女友苏珊·斯通、他的好友本·格瑞姆、苏珊的弟弟约翰尼。四位成员在一次出行任务中,乘坐的飞船遭到一场宇宙射线辐射,每位成员便因此产生了超能力:里德可以让身体伸缩自如;本可以变成具有超强力量的石头人;苏珊拥有了隐形能力;而约翰尼则可以自由控制火焰——四人组成了神奇四侠团队,也形成了一个家庭组合。20世纪50年代,遍及全球的冷战与核威胁萦绕在每一个美国人的心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1962年,漫威超级英雄——绿巨人浩克横空出世,这一经典角色的设计回应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与反战运动,绿巨人浩克化核能辐射为英雄超能力,进而维持社会正义,激发了漫画迷们的无限遐想,颇受读者喜爱。神奇四侠与绿巨人浩克的诞生也宣告漫威逐步放弃了以前的惊悚漫画风格,转而向积极向上的主流英雄漫画过渡。这一转变使得漫威重获新生,再次崛起,其读者群体迅速扩大。在和大量年轻读者交流的过程中,斯坦·李越发感觉到有必要塑造一个少年英雄形象,这一角色也必将受到年轻读者的广泛欢迎。而在此之前,少年英雄没有独立形象,往往是作为大英雄的助手出现在漫画里。于是,蜘蛛侠——彼得·帕克(Peter Parker)这一形象诞生了。在斯坦·李的设定中,彼得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高中生,出身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他有着自己的小梦想和暗恋的对象,喜欢音乐和摄影。一次偶然机会,彼得被一只经过辐射变种的蜘蛛咬了一口,进而获得了类似于蜘蛛的超能力。对于突然出现的超能力,彼得倍感慌张也并不知道如何应用,但叔叔的死亡激发了他维护正义的责任感和勇气。正如斯坦·李的预想,《蜘蛛侠》漫画获得了极大成功,蜘蛛侠一时间成为漫威漫画中最受欢迎的超级英雄形象之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盛行,为了纪念美国民权运动的两位杰出领袖:马丁·路德·金和马尔科姆·艾克斯,1963年,斯坦·李创作了《X战警》系列中的两大核心人物:X教授——查尔斯·弗朗西斯·泽维尔(Charles Francis Xavier)和万磁王——马克思·艾森哈特(Max Eisenhardt)。1964年,斯坦·李与搭档杰克·科比再接再厉,将漫威漫画中许多经典角色组合在一起,组成了漫威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全明星超级英雄组合——复仇者联盟,起初的复仇者成员为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蚁人和黄蜂侠,被漫画迷们称为是“地球上最强超级英雄组合”。其后,在漫画故事中冰封的美国队长被复仇者成员发现,并在随后成为这支队伍的领袖。复仇者联盟是漫威历史上的里程碑,在美国掀起了超级英雄风潮。此后,复仇者联盟几经改版,英雄阵容进一步扩大,其战斗力与故事想象空间进一步打开。正是凭借这些出色的漫画角色,1968年,漫威甚至一度超越了DC漫画,在美国漫画史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www.daowen.com)

3.漫威电影宇宙——超级英雄漫画的影像变身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电影、电视等媒介产品大行其道,引领着社会进入消费时代,传统报刊与周期性的漫画渐渐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的娱乐化需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电子文化娱乐产品的增多,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国漫画受到了电视动画日本漫画的强烈冲击,整个漫画行业面临着整并重组、创新拓展的发展态势。DC漫画率先改革,将自己旗下经典超级英雄漫画《超人》《蝙蝠侠》拍成真人电影,抢占市场。1978年由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超人》电影在美国上映,电影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作为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投资5500万美元的《超人》最终获得了超过1.3亿美元的利润。其续作《超人2》1981年6月上映后,盈利也超过1亿美元。[66]这一举措颇受市场欢迎,成功斩获了不少粉丝群体,使得DC重新崛起。不过,过于自信的DC在超级英雄电影上愈走愈远,《蝙蝠侠》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开发愈来愈偏向成人化,追求黑暗、个性化色彩,这导致其观众市场逐渐窄化,及至1997年,《蝙蝠侠4》遭遇了票房滑铁卢,超级英雄电影一时间成为冷门类型。相较之下,此时的漫威依然耕耘于纸媒漫画发行行业,虽然旗下漫画角色众多,除了动画片的制作外,并没有任何真人版的电影。由于企业版权管理混乱,经营缺少远见,公司内部也出现了资金短缺问题,为了解决财务上的危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漫威公司借鉴DC漫画的电影改编经验,开始向好莱坞转让超级英雄漫画的改编权。1998年,漫威与美国新线电影公司合作,发行了第一部超级英雄电影《刀锋战士》,电影讲述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吸血鬼猎人为了保护人类与吸血鬼战斗的故事。数字化特效融合了科幻与动作元素打造的出彩视听效果,使得这部电影大获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这部电影票房高达1.3亿美元,一度被誉为好莱坞最成功的超级英雄电影,这极大地鼓舞了漫威公司进入影视业的信心。

21世纪伊始,美国9·11恐怖袭击爆发,加之经济危机的蔓延,美国经济发展减速,美国梦开始黯淡,历史重新上演,超级英雄形象再次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精神渴求和寄托,加之数字技术日趋完善,经过了短期在风格、类型上的探索后,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数量开始出现大爆发。2002年,漫威和索尼公司合作拍摄的首部数字电影《蜘蛛侠》上市,影片讲述了卑微胆小的高中生彼得·帕克因为偶然一次参观活动,被实验蜘蛛咬伤,基因突变并获得超能力,从而在生活中变得自信,充满力量。这一普通人成长为超级英雄的故事,引起了观影群体的心理共鸣,快节奏的影像风格和平民英雄喜剧电影的张力,契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市场热情被再次点燃。该片全球票房8.22亿美元。不过,由于早年将蜘蛛侠这一英雄形象转让给了索尼公司,漫威公司并未从这一票房业绩中获取良好收益,仅分得30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这一遭遇在另一部影片中也再次上演,2000年,漫威与索尼公司推出电影《X战警》,该片在全球获得总计18亿美元票房,而漫威却只从中得到了2600万美元的分成。不对等的利益分配刺激着漫威管理层的神经,在这一态势下,漫威公司决定进行深层次改革。

首先,漫威大力整合自己旗下的热门IP,打破了漫画内部文本的次元壁,以跨媒体叙事方式,将销量火爆的蜘蛛侠、美国队长、钢铁侠等角色进行串联集合,建立统一的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MCU)。所谓漫威电影宇宙,是指以超级英雄电影为中心的共同的架空世界,是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基于漫威漫画出版物中的超级英雄角色独立制作的系列电影。如同早期漫画中的漫威主宇宙一样,漫威出品的所有的电影都有共同的影像元素、设定、表演和角色,通过跨界作品相互融通,电影中的角色共享一个世界观设定,电影剧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铺垫。电影中的世界被称为终极宇宙(Ultimate Universe),编号为地球Earth-1610,独立于早期漫画主宇宙。电影处处凸显“终极”字样,其本意是从头开始讲述一批主流英雄的故事,以吸引新时代背景下的年轻读者。这些超级英雄一出场就被设定在了21世纪,其身世经历与过往漫画故事既相似又不同,紧密贴合当代人的生活现状。这种叙事策略不仅能够吸引新读者,老读者同样也会从中获得乐趣:他们所熟悉的情节发生了哪些改变?“增强版”的某某角色将会是什么样子?事实上,漫威对这种跨界互动的跨媒体叙事模式驾轻就熟,早在漫威首部超级英雄漫画中,纳摩与初代霹雳火这一跨界互动的尝试就已开始。从1963年出版第一期《复仇者联盟》到2002年,神奇四侠也曾以客串的形式在《不可思议的蜘蛛侠》(The Amazing Spider-Man)第一期中出场,角色之间的合作极大地激活了漫画与电影的发展活力。“这种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并且将漫画中的人物集结在一部作品中的创作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当在创作一种多角色群体的漫画的时候,不用重新再监制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在原著中的人物的基础上,漫威编剧深挖主角的背景和内容,在多维度的空间和时间中拓展了漫画的创作思路。”[67]

其次,漫威一改过往出卖版权的经营策略,下大力气进行独立开发。2005年,漫威决定背水一战,背负了巨额贷款,开始筹拍自己的首部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漫威跨界拓展的一次豪赌。一家传统漫画公司独立涉足电影行业,难度可想而知。不过,2008年,投资1.4亿美元的《钢铁侠》大获成功,取得了5.8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绩,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宣告漫威正式拉开了电影宇宙开发的大幕;2009年年终,迪士尼以40亿美元(股票换购与现金)的价格收购了漫威公司,从而拥有了包括“蜘蛛侠”“钢铁侠”“X战警”在内的5000多个漫威漫画角色资源。强强联合给了漫威更多大展宏图的机会。借助迪士尼强大的发行网络和更为专业化的开发能力,漫威影业如鱼得水,“嫁”给迪士尼之前,漫威主要在电影方面发力,但此后漫威在电影、电视、长片、短片等多领域一起发力,雄心勃勃地进行泛娱乐化生态的布局。自这一时期开始,在迪士尼母公司的统一调度下,漫威影业开始正式经营自己的超级英雄形象,逐渐形成以超级英雄角色为核心的产业链,电视、玩具、图书、游戏和服装等衍生产品也源源不断地涌现。近十年来,漫威公司先后推出《美国队长》《绿巨人》《复仇者联盟》《银河护卫队》等以漫威电影宇宙为背景的电影。截至2018年,漫威影业已经发布了24部超级英雄电影。这些经典作品大获成功,名满天下。2018年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更是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狂潮,充分显现出漫威跨媒体叙事的超强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