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陶渊明《壮志未酬之伤》:高中必读古诗词精华品鉴

陶渊明《壮志未酬之伤》:高中必读古诗词精华品鉴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独”字写出了世无知音,壮志未酬的悲凉。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效法刑天,恪守壮志,奋发有为。陶渊明的《杂诗·忆我少壮时》有如此咏唱:“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即便是归隐田园之后,诗人还是不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苦忧。综而观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伤痛隐隐,悲凉阵阵,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诗人抱负落空,心愿不遂。

陶渊明《壮志未酬之伤》:高中必读古诗词精华品鉴

历代文人进德修业,躬耕苦读,绝非仅仅满足于做个纯粹的文人,亦诗亦歌,亦词亦文,小情小调,自娱自乐,骨子里,很多饱学之士都是想学优则仕,从政为官,建功立业,造福天下李白应召入宫,曾经欢悦一时,得意扬扬,自信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但是,他没想到唐玄宗只是欣赏他的才华横溢,擅长歌赋,只是将他当作一位宫廷伶人看待,让他跟随左右,侍宴歌舞,吟诗助兴,完全不去过问诗人的天下抱负,更不会给平台让李白施展政治抱负。如此折腾,表面风光无比,其实诗人心如刀割。李白寄居长安不到三年,主动请辞,远离宫廷,游山玩水,吟诗作歌,发泄心头之愤,抒写自由之思。

与李白人生追求类同,陶渊明早年出去做官,尽管有养家糊口之嫌,但是更重要、更深刻的原因,还是想建功立业,大济苍生。儒家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齐治平”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陶渊明。一旦社会黑暗,官场污浊,诗人的理想无从实现,他就会倍感焦急,忧心如焚。感叹时光流逝,前路渺茫;感叹世道不古,世风日下;感叹生命有限,功业无望。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一文小序中坦言:“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从政为官,口腹自役,是被迫无奈,是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在于实现“平生之志”。一旦做官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就感到痛苦、自责、懊悔、愧疚。

这种痛苦、忧伤几乎遍布全诗字里行间,很多字词的运用有意无意流泻出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句深刻反思自我,反问自我,为官是言不由衷,行不由己,心为形役;所作所为,所言所语,绝非心愿,更非本性。心愿是什么,理想抱负,天下苍生。一腔抱负不被当权者接纳,不为人们理解,更无实现机会,诗人当然只有心怀惆怅,独自悲伤了。一个“独”字写出了世无知音,壮志未酬的悲凉。“倚南窗以寄傲”一句直接抒发诗人超凡脱俗,傲然于世的情怀。一个人凭什么可以傲视世俗呢?才华横溢,能力高强,心性自由,理想远大等因素,都可能是支撑诗人心高气傲,睥睨众生的理由。“审容膝之易安”一句写诗人安于现状,知足常乐,不以物质生活寒碜为意,不以一己得失为念,心中所想乃是家国天下,黎民福祉,乃是返璞归真,捍卫自由。这种见识早已远远超越世俗所见。诗歌第二节写自己回家之后“门虽设而常关”,第三节写自己“息交绝游”又反问自己“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些诗句表明,诗人不屑与世沉浮,不屑同流合污,关门闭户,自成一统,流连自我小天地,遨游心灵大世界。诗人特别点出“世与愿违”,不是“我与世违”,暗示社会世俗,官场秩序早已违背我的心性、我的理想,我与他们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因此,没有必要再去奔波功名,混迹官场。诗人回归田园之后,表面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愤愤不平,耿耿于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哪怕一个人,喝点小酒,自斟自饮,也可以暂时麻醉自我,暂时抚慰心灵。或者是孤身出游,纵情山水,可是一旦看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诗人又敏感起来了,他想到万事万物生逢其时,生机勃勃,大逞其能,我陶渊明空有一腔抱负,一身才华啊,有感叹时不我待,岁月流逝,哪里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是伤痛语,是激愤语,是无奈语,也是绝望语。(www.daowen.com)

诗歌结尾一节连用三个反问,申述自己的愁苦郁闷,语气强烈,层层递进,失望之意溢于言表,伤痛之情扣人心弦。“寓形宇内复几时”,叹惋时光所剩无几,生命行将消逝,理想无法实现。“曷不委心任去留”表面是安慰自己,归依自然,逍遥自在,随去随留,其实是透露出理想落空,才华东流,时光飞逝的痛苦与绝望。“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流露出志士失志,走投无路的悲愤,其实诗人一生是想大展宏图,有所作为的,无奈现实不允许,世道不认可。“遑遑”是忐忑不安,惊魂不定,是心急如焚,焦虑忧伤,是诗人失落失志,无可奈何的心态写照。最后,诗人干脆直抒胸臆,“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不追求荣华富贵,不贪慕权势地位,不奢求得道成仙,不指望逍遥自在。这是反面述说,正面意思自然是出仕为官,施展抱负,了却早年的“猛志”。陶渊明很多诗歌都写到自己“平生之志”。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效法刑天,恪守壮志,奋发有为。陶渊明的《杂诗·忆我少壮时》有如此咏唱:“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猛志所向,奋发凌厉,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即便是归隐田园之后,诗人还是不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苦忧。“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自己少学琴书,游好六经,希望大济苍生,更感到时光飞逝,岁月蹉跎,发出“有志不获骋”的感叹,这是压抑与不甘的心灵的躁动,是人的自我实现本能的流露。综而观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伤痛隐隐,悲凉阵阵,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诗人抱负落空,心愿不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