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泰顺茶俗:泰顺人对茶的特殊感情,以及茶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泰顺茶俗:泰顺人对茶的特殊感情,以及茶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是泰顺的特产,泰顺人对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且泰顺还有“茶哥米弟”“茶前酒后”的说法,把茶看得比米和酒还重要。泰顺民谚“有心泡茶八格碗,无心泡茶满满满”就是这个意思。泰顺人喜欢喝茶,大多数人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都要喝。为使茶叶不霉变,泰顺人专门烧制一种茶坛盛放茶叶。缺医少药的泰顺山民,非常重视利用茶叶的医疗保健功能。

泰顺茶俗:泰顺人对茶的特殊感情,以及茶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茶是泰顺的特产,泰顺人对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为生活必需品,其位置可与柴米油盐并列。而且泰顺还有“茶哥米弟”“茶前酒后”的说法,把茶看得比米和酒还重要。有时,戏称一个人大吃大喝,说他是“茶袋烟草笼,饭饱酒葫芦”,也把茶的位置摆在最前面。

泰顺人的生活是从茶开始的。

大年初一,人们起床洗漱后,第一件事就是喝糖茶。主妇拿出洗得干干净净的杯子,放上茶叶,加入白糖、冰糖红糖之类,泡上开水,用筷子拌匀,招呼家里人喝。小孩子就算口不渴,做父母的也会劝他们喝一点。喝糖茶意谓“嘴头甜”,盼望喝后全年交好运,过上甜甜的生活。

正月,特别是正月上旬,俗称“正月头”,请客人喝茶一般都放点糖。有些地方除了加糖,还加几颗红枣和几小节大葱。枣意谓“走红运”,葱有“聪明”之意,这茶就叫“聪明茶”。“正月头”的茶点一般是饴糖、花生、糖炒米、葵花子之类,比较丰盛。平时农村一些女同胞聚在一起边喝茶边聊天时,茶食一般是咸菜、咸笋、山蕨菜、盐渍萝卜、糟芥菜,等等。闹洞房时,人们总是先请新娘喝茶,茶食是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从前,人们崇尚早生早育,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有“早生贵子”意思。

茶是人际交往的纽带,茶是增进友谊的桥梁。泰顺人非常好客。茶叶也是家家有,在盛产茶叶的泰顺几乎不用花什么钱,且君子之交淡如水,用茶招待客人的确再好不过了。亲朋好友相聚,畅怀抒志,人手一茶,助情热意;文人雅士如此,山野村夫也一样,像水一样清淡的茶,融进深深的人情,山民的生活便充满了美感。

泰顺民歌:未曾提酒茶端来,未曾吃饭茶在先。一杯清茶没什么,但人情全在碗当中。客人来,泡茶是头等大事。可以不请客人喝酒,可以不请客人吃饭,但不能不请客人喝茶。

茶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礼仪媒体,以它的清淡和朴素,缩短了人际间的距离。有时请客人吃点心,也说请客人喝茶。主客心照不宣,都知道茶就是点心,客人听到请喝茶就不必作太多的推让了。

给客人泡茶有个规矩:一般是一位客人泡两杯茶,两位客人泡三杯茶。茶的杯数多于客人的个数,多出来的茶供主人自己陪茶用。来一个客人只泡一杯茶,这茶叫“单身茶”,这样不合礼仪。泡茶时对客人要肃敬,要至诚,茶不能泡得太浅,也不能泡得太满。太浅情未到,太满则欠雅。泰顺民谚“有心泡茶八格碗,无心泡茶满满满”就是这个意思。

端茶也有规矩:主人要用两只手捧茶杯,恭恭敬敬地递给客人,表示对客人礼貌;客人接茶也要用两只手,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表示对客人尊重。遇到小孩子敬茶不知规矩,用一只手递茶,家长会及时给予纠正。客人喝完一杯茶,主人迎过来加点水,或将没有喝过的茶再端给客人。加开水时主人要把客人的茶杯接过来,替客人加过三次开水后,主人要给客人换上茶叶,再给客人泡茶。

好几位客人在一起时,端茶也有先后,一般是先端给生客、远客和辈分高、年纪大的客。第一杯茶叫“头杯茶”,如果有自己爱慕的人在场,女子往往会把“头杯茶”端给意中人。

客人进门,如果正好有一杯泡好的茶,主人就会说客人“当(碰)茶头”。“当茶头”也被认为是碰到好运气。

“呷人一口茶,心间结个芽;呷人一碗酒,心间结个纽。”这则泰顺民谚除了说吃喝了别人的东西总要思量回报外,也反映了如果主人能给客人献上一杯好茶,会在客人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记忆。(www.daowen.com)

泰顺人喜欢喝茶,大多数人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都要喝。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灶头都备有茶壶,里面盛放泡好的茶水,以便想喝就喝,而且可以放开肚皮喝。茶壶,或瓷质或陶质,大都呈鼓状,俗称“茶鼓”。瓷质茶鼓较小,有圆筒形和扁圆形两种;陶质茶鼓较大,多为扁圆形。储藏在茶鼓里的茶称“茶鼓茶”。“茶鼓茶”浸泡时间相对较长,比即泡即喝的茶另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夏天,能喝上一杯清凉的“茶鼓茶”,实在胜过喝任何饮料。但“茶鼓茶”一般不好意思给客人饮用,除非是无拘束的熟人。也有用大竹筒存放茶水的,称茶筒。茶筒便于携带,外出劳作带茶或家里人送茶,近的可用茶鼓,远的多用茶筒。

送茶到田头,一只茶鼓一只碗。人多时,碗轮着用,你喝了我喝,有的干脆双手捧鼓,口对茶鼓嘴牛饮一番。茶少时,连茶鼓底的一点茶水也有人喝,还说“茶底酒中央”,好喝。就像一缸酒刚酿好,上部味道往往较淡,喝到中间味道渐浓,缸底的酒有酒糟,可见中间部分最好。“茶底”味道特别浓,说“茶底”好喝也不错。

众人合用一只茶碗,有些人可能不太愿意接受。不过,在田间劳作汗流浃背,也管不了那么多。双手捧茶鼓,咕咚咕咚喝个够,你喝了我喝,我喝了他喝。再说劳动的人都很健康,边喝茶边聊天,忘记了疲劳,大家很和谐,一起喝大碗茶算不了什么。

茶忌油腻,一般不放锅里烧。从前没有电水壶,用铜茶壶或铁茶壶挂在灶口上烧。挂茶壶的铁钩套在竹筒里,可以上下调节,平时充分利用灶口的余热,客来急用时放下来用柴烧或放在火炉上烧开。

茶盘是姑娘出嫁时必备的嫁妆之一。姑娘嫁到丈夫家,生儿育女,直到自己做了祖母,都要用这个茶盘;嫁妆往往代表一个姑娘的身份,家装中“出头露面”最多的就是茶盘了。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做嫁妆时都不会忘记装点茶盘。目前,农村还可见到一些古色古香的茶盘,上面绘着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非常漂亮。

春茶一年一度,而茶叶要用一年。为使茶叶不霉变,泰顺人专门烧制一种茶坛盛放茶叶。茶坛又叫茶窖,口小肚大,可盛放十几斤茶叶,刚好够一户人家使用一年。

茶不仅仅是用来招待客人或自己当饮料,许多红白喜事也都要用到它。造房屋,架栋梁是大事。上梁那天,栋梁两头要个挂一个“五谷袋”,袋里放茶叶、稻米、芝麻、赤豆、酒曲等五种生活必需品。期盼今后安居乐业,农业丰收,食用有余。

缺医少药的泰顺山民,非常重视利用茶叶的医疗保健功能。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到山上采清明茶泡服,说是喝了清明茶眼睛明亮。受凉感冒肠胃不适,或吐或泻,民间常用茶叶、艾叶、苏叶各一撮生姜数片,与红火炭一起放入粗碗中,口吹炭火焚烧片刻,开水泡服。这种茶叫“火烧茶”,据说疗效不错。

外出时,人们喜欢带点茶叶在身边,一则可用来馈赠亲友,再则身在异域他乡,喝一点家乡茶,可防止水土不服。

此外,还有服茶叶蛋、蛋花茶利湿,用茶渣嚼敷消肿,用茶粉撒敷治婴儿湿疹,用陈茶泡服清心降火等。

茶叶还被广泛用于公益事业,许多乐善好施的人在过路亭里无偿供茶,给来往客人带来很大方便。茶亭里的茶水一般装在水缸或木桶里,旁边放两个用毛竹制作的公用勺子。暑热时节,烧茶的人还会在茶水里加点诸如山苍子之类的开胃药物,行人可以按需取用,免费饮用。

(此文来自张之冰的《泰顺的饮茶习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