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及国际金融工具剖析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及国际金融工具剖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的核心目标是以退出被投资公司的方式获取收益。这种情况下私募股权公司依然对投资公司有控制权。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及国际金融工具剖析

私募股权投资的核心目标是以退出被投资公司的方式获取收益。以下为五种常见的退出方式。

1.首次公开募股

首次公开募股(IPO)指的是把持有的部分或所有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出售于公众,从而达成投资回收及资本增值的目的。该退出方式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有被投资企业退出价高、可募集更多资金、对投资者根据吸引力、加强流通性以及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弊端就在于上市成本很高、股价波动会引发风险,且需要履行较为严格的披露义务等。

2.同行出售

所谓同行出售,即私募股权公司把自身所持有的股份售于第三方,以这种方式退出。一般来说,第三方都是战略投资者。尽管对比IPO来看,同行出售退出无法获取较高的收益。不过,收购程序的复杂度也要低于公开上市公司,成本也比IPO低很多,因此,同行出售也属于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风险投资的退出策略。

3.二次出售(www.daowen.com)

所谓二次出售,即把自身持有的公司售于其他的私募股权公司。一般来说,这都是由于各私募股权基金有既定的所擅长的领域,或是对同一项目的未来预期不一致。

4.资本结构调整

所谓资本结构调整,即用被投资公司的名义来发债,以此作为投资者的分红,并最终实现私募股权投资者的部分回报。本质上看,这并非是真正的退出。这种情况下私募股权公司依然对投资公司有控制权。如果利率较低,则因为融资成本低,资本结构调整也将成为一种深受认同的方式。一般来说,资本结构调整也表示将要后期退出。

5.解散本清算

基于公司解散与清算是最后的退出选项。这是因为,若投资企业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使别的退出机制失效,则采取解散与清算就是规避损失的仅有的一项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