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美食:垫江石磨豆花的历史起源

中华美食:垫江石磨豆花的历史起源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垫江石磨豆花起源时间很早,有资料记载,垫江石磨豆花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关于垫江石磨豆花的起源,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进行改进创新,使垫江石磨豆花的点制技艺和佐料的制作与搭配方法在传承中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华美食:垫江石磨豆花的历史起源

垫江石磨豆花是指选用垫江黄豆做主料,以石磨、滤具和相关厨具为工具,以盐卤为凝固剂,利用传统制作技艺,把经过筛选和浸泡的黄豆磨浆、过滤、煮沸、点制而不经压榨,直接配以佐料食用的豆制食品。

垫江石磨豆花起源时间很早,有资料记载,垫江石磨豆花始于清朝康熙年间。相传,豆腐起源于汉代,而豆花则是人们在吃豆腐的过程中发现的,其出现的时间要比豆腐晚很多。

据《垫江县志》记载:“垫江黄豆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地域分布广泛,历来为地方群众喜食的杂粮蛋白质含量51.79%,脂肪含量17.63%”,“豆花是垫江城乡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肴。垫江石磨豆花是一种嫩豆花,特点为绵而不老、嫩而不溏、洁白如雪、清香悠长,窖水清热祛毒、醒酒解腻、回甜止渴”。

关于垫江石磨豆花的起源,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

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湖广省孝感乡的一个大户周致诚为了躲避官司,响应朝廷“招民填川”的号令,率领全家十多口人到垫江的龙溪河畔安家立业,后来成为当地的首富,这个场镇就叫周家场。

周家场有一个姓吴的当地人,他做的豆腐又白又嫩,味道又好,周老爷特别喜欢吃。为了经常吃吴师傅做的豆腐,周老爷用高价买下了吴师傅的石磨,并用高薪把他雇到家里做厨师,让吴师傅每周做一锅豆腐。(www.daowen.com)

有一天,周老爷从外地回来,饥肠辘辘,见吴师傅刚点的豆腐在锅里就像一朵花一样,他食欲大发,舀了一大碗就着油盐和辣椒吃了起来。一碗吃下,他连说几声“好吃”,马上让吴师傅关火,把全家叫来吃。大家吃完,都觉得这个没有经过压榨的豆腐绵嫩鲜香,十分爽口,便将它称为豆花。从此,周家人就有了吃豆花的习惯。

周致诚是一个仁义之人,为了感恩当地人对他家的接纳和支持,他每周都要叫吴师傅在祠堂点一大锅石磨豆花,让全家人和邻居一起吃。他还让邻居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带佐料。邻居们不好意思长期白吃,便在带佐料的时候有意多带一些,有的装上一钵辣椒面、榨菜粒、折耳根颗粒,有的装上一碗花椒面、蒜泥,等等。这样,佐料越来越丰富,豆花越来越好吃,周家的豆花就形成了豆花好、佐料多的特色。

周家豆花好吃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周边场镇和垫江全县。周家场的人几乎人人会做石磨豆花,县内县外有不少人到周家来学做石磨豆花。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进行改进创新,使垫江石磨豆花的点制技艺和佐料的制作与搭配方法在传承中有了很大的发展。久而久之,石磨豆花便成了垫江城乡逢年过节和办红白喜事时的主要菜肴,而且成为农家厨艺的必传项目。

从垫江石磨豆花的起源、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垫江石磨豆花不仅体现了精研细磨的工匠精神,还表现了垫江人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博采众长的创新意识、包容感恩的朴素情怀和互利共赢的分享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