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时候父母为什么像超人?揭秘绅士的套路

小时候父母为什么像超人?揭秘绅士的套路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化行为者往往会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物做了过高的评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们太过于想要博得关注,所以会先说服自己,把想要传达的人或事物“理想化”。在很小的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十分伟大,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这是因为我们理想化了父母。后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行为,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父母也会犯错误。

小时候父母为什么像超人?揭秘绅士的套路

理想化行为者往往会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物做了过高的评价。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朋友说话不着边际,言辞过分夸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们太过于想要博得关注,所以会先说服自己,把想要传达的人或事物“理想化”。然而在外人知道真相以后,就会觉得这个人不靠谱。

理想化这一特征常常体现在我们之前提到的完美型人格中。完美型人格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理想化对于他们来说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要知道世上本就无十全十美的东西,完美型人格将自身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理想化的过程中,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理想,当某些目标太过遥远无法轻易实现时,经常会把眼前的一切“理想化”。相区别于合理化行为,合理化更注重事件的客观与否,而理想化更注重事件的程度深浅。如果说“葡萄很酸”是一种合理化,那么理想化则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酸的葡萄”。

理想化作用对于一个人安全感的形成有着莫大帮助,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感到精力充沛、斗志旺盛。但是过度使用会酿成虚幻的自尊,因为理想化作用往往伴随着浓厚的自我陶醉色彩。理想化使人暂时脱离现实,个人心态得以修整,却和其他自骗机制一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www.daowen.com)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十分伟大,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这是因为我们理想化了父母。后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行为,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父母也会犯错误。即便如此,却不会影响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因为我们早已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变得更容易接受这个世界的“不理想”。

当我们身边最亲密的朋友背叛我们时,给我们造成的创伤要远远大于一个陌生人。这是因为我们在心中把朋友过分理想化,在固有的认知惯性基础上,掺杂着一些对朋友的美好想象。一旦遭受这方面的打击,便会一蹶不振,再也不相信友情。如果有些人注定会成为陌生人,相信我们一开始就不会选择去认识。

基于理想化而形成自骗机制的人群,当初在谈恋爱之前也是因为过于迫切,从而理想化了对方,然而在最终的生活体验中,发现很多地方都不能忍耐的时候,便会采取分手的决定。在挽回的过程中,他们所需要的不过是关注,当他们感受到了甜蜜的压力,在情人节或者生日看着别人成双成对而自己却是一个人时,会产生语言难以形容的孤独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