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铁净出入客流诊断职住-智能建设成果

地铁净出入客流诊断职住-智能建设成果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4-1上海市职住分布地铁净出入客流诊断职住 Table 3-4-1The net-passengers of Metro stations站点功能类型诊断轨道交通站点根据其在城市中所处位置、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和地面交通网络结构等因素,在规划设计之初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属性,从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图3-4-2所显示的结果,分析站点日进出净客流量随时间波动的特征规律,可以大致将站点划分为三种功能类型。这五个站点的早高峰净客流量均超过1万人次。

表3-4-1 上海市职住分布地铁净出入客流诊断职住
Table 3-4-1 The net-passengers of Metro stations

站点功能类型诊断

轨道交通站点根据其在城市中所处位置、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和地面交通网络结构等因素,在规划设计之初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属性,从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然而,这些站点的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和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都需要通过实际客流数据进行验证。

本文基于上海轨道交通2025年4月1日的交通卡刷卡数据(样本数量:910万),通过计算从5点至23点每隔半小时每个站点的进站客流量、到站客流量及进出净客流量(净客流量=到站客流量-进站客流量),绘制了每个站点的日进出净客流量随时间波动图,共计288条曲线。当某一曲线位于横坐标轴之上,则意味着该站点在特定时段的到站客流量高于进站客流量,反之亦然。

根据图3-4-2所显示的结果,分析站点日进出净客流量随时间波动的特征规律,可以大致将站点划分为三种功能类型。根据30 min内净客流量的强度,可以将每种功能类型的站点再划分为三个等级。

(1)工作型站点

图3-4-2 上海轨道交通各站点日进出净客流量波动图
Fig.3-4-2 The daily net-passengers of Metro stations

表3-4-2 上海市职住分布
Table 3-4-2 Shanghai work-residence distribution

工作型站点主要承担在早高峰期间向周边商务区输出大量通勤客流的功能。通过对早高峰期间半小时内净客流量的最大值进行排序,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型站点,其中排名前5的站点分别为人民广场、陆家嘴、漕河泾开发区、浦电路和静安寺(图3-4-3)。这五个站点的早高峰净客流量均超过1万人次。

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作型站点主要集中于上海内环区域内,并沿1号线、2号线和9号线分布。为了检验这些工作型站点与商业服务设施在空间分布上是否协调,本文从百度地图位置服务动态读取接口抓取了上海市内所有POI数据,通过综合“休闲娱乐”“商场”“卖场”“超市”和“餐饮”类数据并进行核密度分析(图3-4-4),选取商业类POI空间密度值前50%的区域显示,与工作型站点的空间位置进行比较分析。从结果上看,市中心区域内工作型站点多分布在商业服务设施较为密集的区域;张江和漕河泾开发区站点周边驻扎着大量企业,是上海多元化人才的聚集地,但区域内功能较为单一,商业服务设施分布零散。与之相反,位于上海四大市级副中心之一的江湾-五角场站点,其周边商业服务设施分布密集,但从商务办公的角度看,并未形成潮汐式通勤大客流。

(2)居住型站点

居住型站点主要承担在早高峰期间接收周边居住区内大量通勤客流的功能。通过对早高峰期间半小时内净客流量的最小值进行排序,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型站点,其中排名前5的站点分别为莘庄站、九亭站、莲花路站、上海南站站和通河新村站(图3-4-5)。这五个站点的早高峰净客流量均低于-4 000万。(https://www.daowen.com)

从图中可以看出,居住型站点主要分布在衔接市区与郊区新城的线路上,其中一级居住型站点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1号线和9号线上。为了检验这些居住型站点是否与居住区在空间上的分布相吻合,本文通过选取2类的POI数据,综合数据后进行核密度分析(图3-4-6),选取居住类POI空间密度值前50%的区域显示,与居住型站点的空间位置进行比较分析。从结果上看,居住区最为密集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内环和中环附近,由于这些区域的进站客流与出站客流在早高峰期间相抵消,且出站客流明显高于进站客流,因此这些区域附近的站点并未被归为居住型站点;其他较为密集的居住区的分布基本与居住型站点相吻合,但也有部分分布在轨道交通8号线、9号线和13号线的居住型站点周边并未被识别为居住聚集区,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图3-4-3 工作型站点
Fig.3-4-3 Work type stations

图3-4-4 工作型站点
Fig.3-4-4 Work type stations

(3)均衡型站点

均衡型站点是指在早高峰期间既承担了吸收周边居住区的通勤客流又向周边商务区输出通勤客流的站点。有别于工作型和居住型站点在图形上显示出单一的波峰和波谷的特征,均衡型站点在图形上的特征是先出现波谷再出现波峰(图3-4-7)。通过对图形进行甄别,筛选出了12个均衡型站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站点是淞虹路,其早高峰期间净客流量最大值高于2 500,最低值低于-2 600,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超过5 200,具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具有类似图形特征的站点还包括曹杨路、虹口足球场和蓝村路。娄山关路、中山公园和合川路等站点的曲线虽然具有均衡型站点的特征,但其波峰比波谷振幅更明显,说明其本质上更偏向于工作型站点;与之相反,徐泾东站点的波谷振幅更明显,说明其更偏向于居住型站点。从图3-4-8可以看出,均衡型站点主要分布在4号线沿线,夹杂在工作型站点和居住型站点之间,说明均衡型站点在空间上位于中心商务区与居住区的交界处,因此可以推导出周围的用地类型较为复杂。

图3-4-5 居住型站点
Fig.3-4-5 Residence type stations

图3-4-6 居住型站点
Fig.3-4-6 Residence type stations

图3-4-7 均衡型站点Fig.3-4-7 Balanced type stations

图3-4-8 均衡型站点Fig.3-4-8 Balanced type station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