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及损伤,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的严重后果。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排泄功能异常,继而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因疾病导致的焦虑、忧郁、悲观等心理问题,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社区康复护理是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护理的主要方式,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康复计划的实施,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
(一)康复护理目标
1.通过康复训练,最大限度恢复受损的生理功能,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
2.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
3.预防并发症,减少或消除并发症导致的不适。
4.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和家属能面对残疾,重建生活信心。
(二)康复护理措施
康复护理人员主导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协助康复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预防并发症、进行心理护理、开展健康教育。
1.协助康复训练
(1)站立床站立训练。长期卧床使患者衰弱无力,起立时容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患者经过坐起训练后,如无不良反应就可以开始站立训练。站立床站立训练,可以使患者逐渐适应从卧位到站立位的变化。具体方法如下:
①起立床倾斜的角度从15°开始逐渐增加到90°,站立时间从3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20分钟,一般每天1到2次。
②为改善静脉回流和增加回心血量,训练时双下肢可使用弹力绷带,腹部使用腹带。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眼花、心慌、恶心等直立性低血压症状。
(2)肌力训练。通过训练躯干肌群包括背部、肩部、腹部以及上肢的肌群,增强肌力以代偿丧失功能的肌群,完成平时不能完成的活动,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础。社区护士应配合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肌力训练,根据其条件选择徒手抗阻运动、弹簧拉力器或利用滑轮负重等进行练习。
(3)手功能训练。四肢瘫痪者应重视训练上肢和手功能,特别是要保持手关节包括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虎口区的活动度。可选择健身球或让患者主动抓握物体来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和抓握能力。对抓握能力弱的患者,可使用腕驱动抓握辅具训练;对不能主动伸腕者可使用夹板保持该关节的活动度,或进行被动训练。
(4)平衡训练。通过加强躯干肌群的训练,代偿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姿势感觉的丧失,为患者进行转移和步行训练打好基础。
①患者可以坐在床上或椅上,伸直平举单侧或双侧上肢,维持正确的座位姿势,也可对其施加少许推力,让其身体尽力保持平衡。
②进一步平衡训练可通过在座位上用两手轮流向前击拳或与其他人传球等。
(5)转移训练。积极进行各种转移训练,包括床上运动、卧位翻身、卧位至坐位、坐位至站立位、床至轮椅、轮椅至便器等,以帮助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转移时可借助床栏、扶手等帮助。
(6)轮椅训练。对损伤部位较低、上肢功能健全的患者,应进行轮椅技能训练。在轮椅上训练坐位平衡和操作轮椅的基本动作,如左右转弯、后轮平衡、前轮翘起行走、旋转、过狭窄门等技术。为防止发生压疮,每坐30分钟必须用上肢撑起躯干或侧倾躯干,使臀部离开轮椅面以减轻躯体对臀部的压力。
(7)膀胱功能训练。损伤中后期,膀胱功能训练尤为重要。应最大限度地恢复膀胱的扩张和收缩功能。患者应定时饮水(每小时>125毫升),以保证膀胱的充盈。
①留置导尿管患者应每4~6小时放尿一次。导尿时,指导患者做正常排尿动作以增加腹压,或按压下腹部使尿液排出。
②指导患者做收缩肛门括约肌或仰卧抬臀的动作,训练这些排尿协同肌有利于排尿反射的形成。
③指导患者寻找刺激排尿的方法,如听流水声、牵拉阴毛、摩擦大腿内侧等引发排尿。
④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放置导尿管的技术,包括正确的局部消毒方法和无菌操作。
⑤定期测量膀胱残余尿量。如果残余尿量越来越少,可适当延长导尿时间,逐渐停止导尿。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除高位截瘫外,所有患者都应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梳头、洗漱、更衣等动作。生活自理能力的明显提高往往被看作是康复成功的标志。
2.预防并发症
脊髓损伤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康复效果。社区康复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预防压疮。主要注意:
①鼓励患者多翻身和改变体位;
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刺激;
③增加营养,提高皮肤的抵抗力。
(2)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参见起立床站立训练。(https://www.daowen.com)
(3)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发生在脊髓损伤后一个月内,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注意观察患者双下肢是否出现浮肿;
②指导患者双下肢被动和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③起床活动时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加压;
④患肢避免静脉输液;
⑤根据医嘱服用抗凝药物或进行超短波理疗。
(4)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②开放留置导尿管;
③白天定时饮水约每小时120毫升,夜间少饮水,以训练膀胱扩张和收缩能力;
④注意清洁会阴部及尿道口;
⑤准确记录排尿时间和尿量、尿的外观、并进行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检查;
(5)肺部感染的护理。对于颈髓损伤者,由于肺功能和咳嗽能力减低,容易发生肺炎或肺不张。因此,除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外,需要进行以下呼吸训练:
①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训练5~10次,每日两次或每日三次;腹肌瘫痪者可使用腹带,以增加呼吸容量。
②鼓励患者咳嗽以清除气道分泌物,特别是在感冒时,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对预防肺炎非常关键。
(6)骨质疏松的防治。由于肢体瘫痪,正常肌肉活动对骨骼系统的刺激作用减低,加上室外活动时间减少,瘫痪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社区护士应指导患者:
①进行适当的肌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②补充钙剂,增加膳食中含钙丰富的食物;
③补充维生素D3,经常晒太阳并进行锻炼,以增加钙的吸收。
3.心理护理
患者经治疗出院回家后,仍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丧失,可能伴有大小便失禁,患者感到悲观、忧郁、焦虑、烦躁等,因此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社区护士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向家属介绍患者病情及可能的预后,使其有思想准备,以便协助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2)关心、体贴、理解患者,主动与其交谈,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现实的残疾状态,勇敢地面对未来,鼓励患者参与各种功能训练和职业康复;
(3)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提高功能训练水平,跨越各种障碍,回归家庭和社会。
4.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关系到脊髓损伤患者终生的健康自我管理,因此必须把脊髓损伤的基本知识、生活自理能力和所需要的技巧等教给患者,让患者客观地对待疾病和加强自我保健,成为真正独立的人。
(1)预防并发症的指导。脊髓损伤患者因活动减少或长期卧床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社区护士要对患者和家属宣传预防各种并发症的知识,如鼓励患者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定期清洁外阴,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多食高纤维食物,多饮水,以防便秘和泌尿系统结石。
(2)康复训练的指导。患者的功能训练必须由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确定目标和制定计划,家属应介入患者的康复训练。社区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训练技能,在社区条件下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上恢复健康。
(3)注意饮食调节。制定合理膳食计划,保证足够的热量,高蛋白、维生素、钙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足够的营养是增强患者体能、抗病能力和身体免疫力的重要环节。
(4)指导自我护理。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康复知识和训练技能,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康复器具和自己处理大小便等自我护理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