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用管理信息系统-有效企业系统规划法

实用管理信息系统-有效企业系统规划法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SP提出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如图8-8所示,即“自上而下”地进行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地付诸实施。BSP有助于企业对潜在的应用子系统进行识别和正确划分。图8-8 自上而下的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实施BSP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有定义企业目标、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等。第二步是要定义企业过程,这是BSP方法的核心。

实用管理信息系统-有效企业系统规划法

20世纪70年代初,IBM公司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推出了企业系统规划法。它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论,其基本出发点是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BSP提出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如图8-8所示,即“自上而下”地进行系统规划和“自下而上”地付诸实施。BSP有助于企业对潜在的应用子系统进行识别和正确划分。

978-7-111-44885-3-Chapter08-8.jpg

图8-8 自上而下的分析和自下而上的实施

BSP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有定义企业目标、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等。首先是定义企业目标,要在企业各级管理部门中取得一致的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第二步是要定义企业过程,这是BSP方法的核心。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资源管理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企业过程演绎了企业目标的完成过程,又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变化,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企业的决策活动大体包括计划与控制、产品/服务过程、支持资源三类,需要分别加以识别和定义。图8-9为其中的产品/服务过程流程图。在分析产品/服务过程流程和其他决策活动的基础上,组合三类决策活动,可以进一步识别出各个过程与企业组织的关系,并了解信息系统支持企业业务的机会和需求。第三步是定义数据类,即认识这些过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具体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靠性等,认识数据的共享要求和数据政策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系统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管理的要求。第四步是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即对数据资源和信息流程进行合理组织的方案,具体包括识别出系统和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所支持的企业过程,从而将企业目标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www.daowen.com)

978-7-111-44885-3-Chapter08-9.jpg

图8-9 产品/服务过程流程图

由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往往需要这三种方法结合进行。比如先用CSF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用BSP方法校核两个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结构,这样就弥补了单个方法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