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维护工作的5项任务与副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维护工作的5项任务与副作用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维护工作的过程包括了5项任务,即确认问题、建立程序的评价基准、研究和修复问题、测试程序以及软件复用。在程序修复之前,所有的源程序都保存在程序库中且可以正常使用。但是,系统维护工作有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程序的功能和性能。这项工作由系统分析人员和系统编程人员来完成。系统维护的成本主要在于修改仓储库中的系统知识和修改程序库中源程序代码的程序文档上。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维护工作的5项任务与副作用

系统维护工作的过程包括了5项任务,即确认问题、建立程序的评价基准、研究和修复问题、测试程序以及软件复用。下面分别详细介绍这些任务。

(1)确认问题

系统维护工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项目,这个小型项目是由系统出现的缺陷触发的,而这些缺陷往往是由用户发现的。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用户报告说信息系统出现了缺陷,但是技术人员来之后,却没有发现这些缺陷。因此,系统维护工作的第一步是确认问题。

信息系统项目小组同终端用户一起通过重新使用系统,尽可能地发现问题。如果系统的缺陷不再出现,那么应该由用户解释出现问题的使用环境。确认问题时,会出现3种情况,即没有问题、使用错误、问题确实存在。

如果用户汇报的错误确实存在,那么系统分析人员应该做两件事情。第一,研究相关的文档即系统知识,研究造成错误的上下文。换句话说,在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之前,不要修复错误。第二,所有的维护工作都在程序的拷贝上进行。在程序修复之前,所有的源程序都保存在程序库中且可以正常使用。

(2)建立程序的评价基准

在给定的程序拷贝上,系统分析人员应该建立程序的评价基准。一个程序出现了缺陷,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出现了错误。但是,系统维护工作有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程序的功能和性能。因此,在修改程序之前,应该为该程序的执行和测试建立一个基准,这个基准是程序维护之后的评价基准。这项工作由系统分析人员和系统编程人员来完成。用户也应该参加到该工作中,确保系统的测试在一个正常的工作环境下进行。

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定义测试用例。第一,如果过去的测试数据依然作为系统知识存在于仓储库中,那么使用这些测试数据来验证系统。经常碰到的情况是,过去的测试数据不能直接使用,那么可以修改这些数据,以便测试使用。第二,可以使用测试工具自动捕捉测试数据。借助于一些工具,用户可以输入测试数据,这些测试数据则被自动地记录下来,它们是测试的基准。

(3)研究和修复问题

系统维护的主要任务是修改程序,修改程序的工作应该由程序编程人员来完成情况。经常是这样,修改后的程序不能直接使用在生产信息系统中,而是作为信息系统的一个新版本使用。

虽然编写程序的编程人员可以方便地修改自己程序中的错误。但是,由于技术人员的流动性,或者工作的安排,常常是自己编写的程序由其他编程人员来修改。因此,单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依靠过去产生的知识。

应用程序的知识通常来自于源代码的研究,而理解别人编写的程序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这项工作常常因为下面一些原因会更加缓慢:

● 不合理的程序结构。(www.daowen.com)

● 非结构化的逻辑,例如不合理的代码样式等。

● 以前的修改。

● 缺乏文档或文档不完整、不全面。

理解程序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程序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理解系统为什么不工作或不能正常工作。只有理解了程序,才能确定修改这些错误需要耗费的资源和时间。

(4)测试程序

错误修复之后,还必须通过测试。这里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测试成功的程序应该作为新版本发布。

系统维护的成本主要在于修改仓储库中的系统知识和修改程序库中源程序代码的程序文档上。系统知识是由系统分析人员使用的支持系统的文档,程序文档是由系统编程人员使用的支持程序的文档。

(5)软件复用

复用也称为再用或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做修改或稍加改动后重复使用。广义的软件复用可分为3个层次:知识的复用;方法和标准的复用;软件成份的复用。其中,前两个层次属于知识工程研究的范畴,这里讨论软件成份的复用问题。可复用的软件成份必然具有下列属性:

● 良好模块化,即具有单一、完整的功能,且已经经过反复测试被确认是正确的。

● 结构清晰,即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可理解性,且规模适当。

● 高度可适应,即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