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排除交际障碍:亲热界域语、个人界域语与社交界域语的应用

排除交际障碍:亲热界域语、个人界域语与社交界域语的应用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亲热界域语,即亲密距离,指接触性界域语言,是父母、子女、夫妻、情人、知己好友之间的距离,约半米左右能互相感到对方身体气息,语义是“热烈、亲密”,所谓“亲密无间”。个人界域语,即个人距离,指接近性界域语言。社交界域语,即社交距离,指交际性界域语。

排除交际障碍:亲热界域语、个人界域语与社交界域语的应用

界域距离是指交际者之间的空间长度所产生的媒介效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通过对美国人交往距离的研究,按照距离的远近来表明人们的关系程度,认为人类大多数处于4个界域区,即亲热界域语,个人界域语,社交界域语和大众界域语。

亲热界域语,即亲密距离,指接触性界域语言,是父母、子女、夫妻、情人、知己好友之间的距离,约半米左右能互相感到对方身体气息,语义是“热烈、亲密”,所谓“亲密无间”。在公关交际中只发生在某些外交礼节场合,如拥抱、亲吻等,而在其他场合,与人保持这么近的距离就不会受欢迎。如男女之间不管互相是否熟悉,交谈时运用亲热界域语就不大合适,这很容易引起旁人的猜忌和议论。如果一方一交谈就主动跨入亲热界域,有可能被视为“轻佻”或“放肆”。倘如,有人为了套近乎,或是一种习惯,与同事、同学等熟人交谈时,总喜欢靠得很近,甚至几乎贴到对方的身上,本无恶意,却令人反感,有时会搞得交谈对象“敬而远之”,这是让界域距离帮了倒忙。

个人界域语,即个人距离,指接近性界域语言。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是朋友、同事、师生、邻里之间的距离,约1米左右。伸手可握到对方手,但又不易触摸到对方身体,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语义是“亲切、友好”。在公关交际中,主要是促膝攀谈、握手等。交际中与同事相处要尊重他人的个人距离感,养成不干扰别人的品性。如对同坐办公室的同事“办公”最好巧妙运用距离语言,进行“躲避”或“回避”。即使走过去,也不要离得太近,更不要用斜视的眼光去“窥视”,免得打扰别人引起尴尬,让他人有一个彼此放心的空间和个人距离的安宁感。

社交界域语,即社交距离,指交际性界域语。是种非私人的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距离相隔约1米至3.6米左右,语义为“严肃、庄重”。在社交应酬、招待会、接见来访者、与用户谈生意、公务谈判等场合,人们一般保持这一距离,参加交往的人在这种距离中比较自由。在面积较大的地方,社交距离可扩大。(www.daowen.com)

大众界域语,即公众距离,指无特殊心理联系的界域语言。空间距离较大,这就减少了说者与听者用口语进行沟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这个界域内人们相互间未必一定要发生联系。如在非工作场合碰到相识的人,离几米远,举手打个招呼或寒暄几句,只是一种应酬,大众距离语已告诉对方无意交谈,此时没有必要硬凑到跟前去说话;如果对方在打过招呼之后,缩短了公众距离,直奔自己跟前,界域语表明有话要谈,这时就应热情地迎上前去交谈。能否从距离的变化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取决于观察判断能力。

在现代社会的交际中,界域语并非如此刻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界域语的变化,反映双方心理状态的变化,因此巧用界域语,必须先调适好自己的心理距离,了解、掌握界域语,根据交际双方思想感情的变化,交谈目的的变化、说话环境的变化,各种态势语的变化,恰当地运用利于传播的界域手段,使交往者之间形成一种适宜的心理氛围,使人在复杂的交往中,机动灵活、左右逢源、增强交际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