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掾属选拔王与马,共天下

中国古代掾属选拔王与马,共天下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廷任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坐镇建业,都督扬州军事。回城后,王导对司马睿说:“今天外出,效果已经很好,下一步应该将顾荣、贺循、纪瞻等人请出来做官,他们在江东一带,深受地方人拥戴,只要顾荣等人愿来,其他人将会一个个地跟着来求你容纳了。”王导和司马睿又乘机多方面招揽人才,共得到106人,司马睿将这106人征集到一起,任为掾属,当时称为“百六掾”。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作“王与马,共天下”。

中国古代掾属选拔王与马,共天下

当西晋北方大乱时,江南一带却相对安定一些。朝廷任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坐镇建业,都督扬州军事

司马睿当时非常辛苦,在王公贵族中没有多少声望,拥戴他的文武将官不多,这使司马睿感到势单力孤,忧心忡忡。

司马睿有一个最亲信的人叫王导,王导出身于世家大族,在上层社会名气很大,而且王导非常有胆识,能准确地判断天下大势,所以,司马睿非常尊重王导,当他从下邳到江南任职时,带着王导一道同行,让王导做自己的司马,军政大事都向王导请教。

王导认为,江东一带经济文化都很发达,人们比较讲究出身、门第和名望,琅琊王司马睿资历太浅,很难服人,必须有上层社会的大官僚、大贵族、大名人支持,才能显出他的身份来,王导便为司马睿策划了一个办法。

当地有一个风俗,每年春天清明节前后,居民们都到江边去修禊,求神保佑,消祸免灾。这一天,江边、集市上人山人海,所有的大小官僚、有钱人都要去,王导便陪着司马睿也到江边去看热闹。

王导让司马睿坐着轿在前面,自己亲自率领着高级官员,骑着马,神情很恭敬地跟在左右,随行的兵士们个个仪表庄严,非常有气魄。当地的有钱人和大小官僚都知道王导是大家族中的名流,他都对司马睿这么尊敬,别人谁还敢不尊重呢?都认为这个司马睿肯定大有来头。

在江边修禊的人中,江东的大贵族顾荣、纪瞻等也在,他俩看到王导和司马睿的风采,心里也很佩服,便主动在道路旁边向司马睿下跪行礼,司马睿马上让队伍停下来,自己下地,向顾荣、纪瞻还礼,神色非常谦虚、安详,这使顾荣和纪瞻都深受感动。

回城后,王导对司马睿说:“今天外出,效果已经很好,下一步应该将顾荣、贺循、纪瞻等人请出来做官,他们在江东一带,深受地方人拥戴,只要顾荣等人愿来,其他人将会一个个地跟着来求你容纳了。”

司马睿便写了一封信,让王导拿着,亲自去请贺循、顾荣等人,这些人见王导亲自送信,真是天大的面子,都很乐意出来做官,跟着王导来见司马睿,司马睿将他们一一封官,收在自己的门下。

顾荣、贺循两个人做了官,江南的士族就像风吹墙头草一样,全部倒向了司马睿。东晋政权有了这批南方士族的支持,在江南站稳了脚跟。(www.daowen.com)

平时,司马睿对王导这一帮大名人们非常尊重,只要他们有什么建议,都乐于接受。不到几年,江东一带变得非常安定、富饶。

北方发生大乱以后,北方的许多士族地主纷纷逃到江南来避难。王导和司马睿又乘机多方面招揽人才,共得到106人,司马睿将这106人征集到一起,任为掾属(帮助主要官员办事的官员,不需朝廷任命),当时称为“百六掾”。

在这些官员中,王导成了核心人物,北方的许多名流来到江东后,起初都还不放心,认为司马睿太弱了,后来和王导一接触,觉得王导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便一起集中在王导的身边,共同为司马睿服务。

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安排,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巩固了地位,心里十分感激王导。他尊称王导为“仲父”,认为他能够得到这个皇位,全靠王导、王敦兄弟的力量,所以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为尚书,掌管朝中的大权;又让王导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作“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悟在当下】先将重量级人物争取到手

在东晋那个讲究门第、世家和血统的年代,要想把名不见经传、出身不是显贵的司马睿打入东晋名流,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过王导有他的一套,除了借助自己的名利地位巧妙地给司马睿化妆和打扮一番后,给司马睿抹上了一道神秘的光环,重要的是王导利用了牧羊人牧羊的经验:用牵头羊的办法把一大群羊都牵过来,王导就通过顾荣、贺循两只头羊的笼络作用,让江南士族都归顺了他。这个办法很高明,也很有效,王导成功地辅佐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

所以择才者要想占有一大批优秀的而且是能帮助自己站住脚跟的人才,不妨试试这个牧羊经验,将重量级的人物争取到手,然后逐级递减,直到小打小闹的小人物,“擒贼先擒王”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