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评析及改革:培养创造精神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评析及改革:培养创造精神人才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传统教育。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各科教学都严格地执行“五环节”结构模式并一直沿用至今。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深远。传统的教学模式接等量同速度进行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由上述可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创新,根据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精神的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传统教学模式评析及改革:培养创造精神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直到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教学原理,使教学论成为一门比较系统的科学。但真正完整地建立教学模式,则是从19世纪赫尔巴特开始的。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被称为传统教育。他将心理学运用于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主张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安排教学。他认为,观念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强调教学过程的统觉作用,并由他的关于人的本性是中性而被动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姿态接受教师由外部提供的知识信息,从而形成他的心理。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其程序为教学过程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与这四阶段相应的心理活动为注意、期待、探究、行动。赫尔巴特首次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学过程,无疑,这是对教学论研究的巨大促进。此后,赫尔巴特的弟子赖因根据当时传授知识的需要,又将“四阶段”教学模式扩展为五步骤: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盛行欧美并传入中国。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继承发展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阶段”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环节”的课堂教学结构,即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学影响很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各科教学都严格地执行“五环节”结构模式并一直沿用至今。我国的传统教学一方面来自孔子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也包括赫尔巴特和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深远。对其进行正确分析评价是搞好当前教学改革的前提。应该看到,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以及与其相应的“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高效率、大容量地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的透彻讲解可以使学生迅速扫清认知上的障碍,大量的练习巩固能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五环节”的安排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符合认识规律,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相对稳定时期,能迅速培养出大批知识型、继承型人才,其历史功绩不容置疑。

然而,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情况下,这种单一、呆板的模式已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悖。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其弊端主要表现为: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www.daowen.com)

第二,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对于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因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而认识各异,且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也千差万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接等量同速度进行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第三,传递—接受型的教学模式,缺乏对教学信息的适时检测和反馈,不能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及时调节和最佳控制。

第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授只着重在物理知识的结论及其应用上。大量的作业、练习目的也都是为了应试。对于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获得过程重视不够,对学习方法也缺乏指导。其结果,培养的人才思路不活,迁移能力差,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由上述可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创新,根据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精神的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