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物理课堂教学法:揭示卢瑟福的原子结构学说

物理课堂教学法:揭示卢瑟福的原子结构学说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课,是要把这个逻辑结构教给学生。卢瑟福通过小粒子散射实验,看到实验的三个结果:大部分小粒子穿过金箔偏角很小;有少数小粒子偏角较大;有个别的小粒子以原路径飞回。由这三个结论,卢瑟福提出了他的原子结构学说。一层层的课题提出,设疑、解决,直到讨论结束。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首先把握住教材的逻辑结构看来是重要的。

物理课堂教学法:揭示卢瑟福的原子结构学说

每节课都授以一定的知识内容,包含着一定的信息量。这些信息不是孤立的,是有一定的联系,是顺着一定的逻辑规律而组合的,这个规律可以由教师自己编排,也可以依照教材。上课,是要把这个逻辑结构教给学生。教师的备课,在理解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理清一条如何讲课的逻辑主线,并顺着这条主线,把众多的信息有机地传递出去。它的逻辑结构,一般可以是课题的提出、设疑、解疑、依据的方法、论证、结论、讨论等几步。层层深入,达到一节课的目的。

试看一个实例,高中物理中讲到原子结构模型。教材中先讲汤姆生提出的假说: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部的,即所谓“葡萄干蛋糕式”。卢瑟福通过小粒子散射实验,看到实验的三个结果:大部分小粒子穿过金箔偏角很小;有少数小粒子偏角较大;有个别的小粒子以原路径飞回。由这三个结论,卢瑟福提出了他的原子结构学说。那为什么由这三个结论推出汤姆生的学说是不对的呢?课本上的分析很简略,完全避开了数学上的论证。学生大多讲不清,讲不全。这个原子结构学说,学生很易记住,在初三学化学时就已有所闻,但是如何得出的,他们是第一次学到,对学生讲清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什么大部分的小粒子偏角很小?大部分小粒子能穿过薄薄的金箔,这事实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有少数的小粒子偏角较大?受什么力影响?这事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小粒子才能按原路飞回?(不是弹回)一层层的课题提出,设疑、解决,直到讨论结束。科学知识本身是逻辑性很强的,讲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使他们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掌握明确的主线。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首先把握住教材的逻辑结构看来是重要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