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民事执行程序原则-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执行程序原则-民事诉讼法学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执行穷尽原则执行穷尽原则,是指为了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人民法院应当穷尽法律规定的各种执行方法、措施,促使和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据此,人民法院应当针对不同情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调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执行行为,并在用尽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而仍不能满足债权人的权利时,才能暂停执行。

民事执行程序原则-民事诉讼法学

由于民事执行程序在根本上有别于民事审判程序,因此,民事执行程序也有其独立的应当遵守的原则:

(一)执行合法原则

执行合法原则,是指执行机构在执行活动中必须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并且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该原则要求执行机构的执行活动既要符合实体法,又要符合程序法。该原则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执行必须以生效的法律文书为依据,没有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执行程序不能开始和进行。

2.执行必须严格依法定的方式开始。除了少数案件人民法院可依职权主动进行以外,其他案件均须依申请开始,而且权利人的申请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3.执行必须严格依法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执行程序开始后,执行机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步骤实施执行行为。

(二)全面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全面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是指在执行中不仅要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债权人的权利,也要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债务人能够维持其正常生产与生活。该原则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1.切实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执行的任务在于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实现债权人的权利,因此,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是执行的出发点与基本目的。法律文书一旦生效,债务人应当在法定的期间内主动履行义务,如果不主动履行,甚至拒绝或逃避履行,经债权人申请,执行机构即应采取有效的执行措施强制其履行,以确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www.daowen.com)

2.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执行程序中,债务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主要体现在:①在执行根据的范围内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②维持债务人正常生产与生活的费用与物品不得执行,以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③对债务人财产采取强制措施时,应严格依照执行程序进行,如拍卖、变卖债务人的财产时,要依法进行。

(三)执行及时原则

执行及时原则,是指在民事执行中,应当尽量缩短办案周期,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尽可能迅速地促使和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以实现债权人的权益。这一原则的含义包括:

1.对符合规定的执行案件应及时立案。

2.在执行中严格遵守执行期限的规定,连续、不间断地实施各项执行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停止执行。

3.当事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申请执行,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强制保护。

(四)执行穷尽原则

执行穷尽原则,是指为了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人民法院应当穷尽法律规定的各种执行方法、措施,促使和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据此,人民法院应当针对不同情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调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执行行为,并在用尽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而仍不能满足债权人的权利时,才能暂停执行。暂停执行后,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恢复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