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阳清明节的民俗文化

南阳清明节的民俗文化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明一词乃指万物至此皆洁净而明丽矣。清明时节民间有扫墓之俗,清明扫墓,以追忆先辈和悼念亡灵。由于清明节具有重要的风俗意蕴,故而南阳民间甚为重视这一节日,除了正统文献大量记载的相关风俗事象外,流散于南阳民间的大量民歌也对相关内容作了生动的反映。对于农事的安排,南阳亦有丰富的谚语,如“清明前,去种棉” “三月三,北瓜葫芦往上蹿”。

南阳清明节的民俗文化

清明一词乃指万物至此皆洁净而明丽矣。此节令是二十四节气的主要节日,至此,桐始华,虹始见,萍始生。它昭示着黄河长江之间广袤的大地上, 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来临了。

清明在农事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农谚曰:“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时节民间有扫墓之俗,清明扫墓,以追忆先辈和悼念亡灵。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俗称上坟,一方面要给坟墓清除杂草,另一方面还要为坟墓增添新土,以示怀念之情。解放以来,每年到此节日,除了上坟对先辈进行悼念外,一些单位、团体和学校还组织员工和学生到烈士陵园给烈士献花扫墓,以示敬仰。

清明扫墓之风,具有久远的历史。据《汉书》记载,秦始皇出寝起居于墓侧,汉承秦制,东汉时每月晦日(初一)、望日(十五或十六)、伏日(头伏的首日)、社日(春社和秋社之日)、腊日(十二月初八日),对处在洛阳的各个帝王将相陵墓都要上供品,至此清明扫墓之俗成为定式。由于清明节具有重要的风俗意蕴,故而南阳民间甚为重视这一节日,除了正统文献大量记载的相关风俗事象外,流散于南阳民间的大量民歌也对相关内容作了生动的反映。例如,南阳民歌《大姐二姐去上坟》这样写道:

三月清明雨纷纷,

大姐二姐上新坟,

乖男娇女随后跟。

祭典过后除杂草,

泪水涔涔沾湿襟。

……

《刘郎观灯》唱道: (www.daowen.com)

三月里来是清明,

桃花杏花满园红,

树木林浪都发青。

……

对于农事的安排,南阳亦有丰富的谚语,如“清明前,去种棉” “三月三,北瓜葫芦往上蹿”。流散于南阳城周边乡村的民歌《锣鼓一打颤咚咚》歌词是这样的:

清明前后种棉花

夏至前后耩芝麻。

红薯种子早留下,

那个东西能养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