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吃家大玩家苏轼的黄金时代

宋:吃家大玩家苏轼的黄金时代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吃家就是能吃、会吃、好吃、吃得起、吃得开的大玩家,一如京剧票友的高超技艺一样,吃家一词也算尊称了。话说孔子是个美食家,苏轼也是个大吃家。众所周知,苏轼被贬黄州的那段时间,依然是理政、读书、寻味。苏轼的盛名当然可以托起廉价的猪肉,老百姓十分欢喜,于是便用他的名字命名——“东坡肉”,当然吃的可不是苏轼的肉。苏轼认为比不上“玉糁羹”。苏轼的另一个拿手好菜是“芹芽鸠肉脍”。

宋:吃家大玩家苏轼的黄金时代

网络词语“吃货”叫人听起来总是有些莫名的不欢喜,不如开封人的用词美好——“吃家”,吃货总会叫人联想起好吃不干的人,而吃家却忽然提升了档次。是啊,作家画家、歌唱家等。吃家就是能吃、会吃、好吃、吃得起、吃得开的大玩家,一如京剧票友的高超技艺一样,吃家一词也算尊称了。闲言少叙,咱开始严肃的话题。

话说孔子是个美食家,苏轼也是个大吃家。苏轼祖籍四川眉山,因工作关系,天南海北调动,尝遍了各地的肴馔,写过许多反映佳肴名馔的诗文,如《菜羹》《食猪肉诗》《豆粥》等,还有著名的《老饕赋》。他在自己的诗作中以老饕自居,反映了他对烹调的浓厚兴趣和品尝佳肴美味的丰富经验,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家中的大吃家。

众所周知,苏轼被贬黄州的那段时间,依然是理政、读书、寻味。他曾作了一首关于吃猪肉的诗歌,说明他当时的体会与心境:“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他这套独特的炖肉方法也被人们看好,食材只有赋予了人文色彩才会长久流传。苏轼的盛名当然可以托起廉价的猪肉,老百姓十分欢喜,于是便用他的名字命名——“东坡肉”,当然吃的可不是苏轼的肉。如今大江南北都可以吃到这道菜了,也不知道哪家才是正宗的。

关于“东坡肉”,还有一种说法。说苏轼在杭州的时候,对西湖进行了整治,发动数万民工除杂草、疏湖泥,并用淤泥堆积成堤,就是后来的苏堤。这不仅让西湖免遭淤塞,也改善了西湖的水质。第二年,西湖周边百姓大获丰收。大家感谢苏轼,便抬酒肉到府上。苏轼推辞不掉就叫厨师把猪肉切成块,加入料酒、姜、葱、酱、红糖,用文火焖得香嫩烂酥,然后再将肉每户一块分送回去。百姓品尝感觉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就称其为“东坡肉”。

岑南酥(www.daowen.com)

东坡羹,实际上是以野生荠菜与米糁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粥。这种羹粥既好吃又能养生苏东坡在给他的好友徐十二的信中说得特别详细:“今日食荠极美。念君卧病,面、醋、酒皆不可近,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天生此物,以为幽人山居之禄,辄以奉传不可忽也。”荠菜作蔬菜,味道鲜美。苏轼写了一首很有风趣的诗:“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他发明了一种荠菜和米糁煮的粥,后来人们就把它叫作“东坡羹”,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槌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蚬壳,当于羹面上,不得触,触则生油气,不可食,不得入盐、醋。”

陆游曾经烹制东坡羹食之,并作诗,题目是《食荠糁甚美盖蜀人所谓东坡羹也》:“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常惜授厨人。午窗自抚膨脝腹,好住烟村莫厌贫。”其实,“东坡羹”并不只“荠糁”一种,还有“玉糁羹”,是以山芋作主料而烹制的。苏轼写到此羹时说:“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并写诗赞之:“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金齑玉脍”是隋唐时期名菜,亦名“松江鲈鱼脍”。以鲈鱼为原料,配以香柔花、叶制成。(参见《太平广记》)制法是:八九月下霜季节,选择三尺以下的鲈鱼,宰杀、治净,取精肉细切成丝,用调味汁浸渍入味后,再用布裹起来挤净水分,散置盘内。另取香柔花和叶,均切成细丝,放在鱼脍盘内与鱼脍拨匀即成。霜后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此菜“紫花碧叶,间以素脍,鲜洁美观”,谓之金齑玉脍。直到唐、五代、宋时仍是名肴,隋炀帝认为这道菜是东南佳味。苏轼认为比不上“玉糁羹”。

苏轼的另一个拿手好菜是“芹芽鸠肉脍”。它是以冬季的“雪花芹菜”和斑鸠肉杂以别料经细切而烹制的。《东坡八首》第三首中说:“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自注:“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禽味加芹味,这道菜可以说是鲜美之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