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饮食:吃货的黄金时代

宋代饮食:吃货的黄金时代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宋代的餐桌上,金银器具显示了权贵富豪的奢侈。但是在宋代,餐桌上的玉器、玻璃器具,每一种与众不同的餐具,都彰显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不过在宋代,一般百姓家还真没有玻璃器具。此前陈邦光任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适逢蔡京献大食国的玻璃酒器,陈列在宫廷中。宋代玻璃器具多是进口货,玻璃制作的饮食器具并不常见。

宋代饮食:吃货的黄金时代

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宋代的餐桌上,金银器具显示了权贵富豪的奢侈。今天家家户户都有玻璃器皿,玉器倒少了。但是在宋代,餐桌上的玉器、玻璃器具,每一种与众不同的餐具,都彰显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宋代玉料十分短缺,《清波杂记》载:“徽宗尝出玉盏、玉卮,以示辅臣,曰,‘欲用此于大宴,恐人以为太华’。”且不说宋徽宗贵为天子,仅就艺术气质和高雅品位而言,堪称无人能及,他想在堂堂皇家宴会上使用一只玉杯、一只玉盏都害怕太过奢靡遭人议论,可以想象宋时玉料的缺乏和宋人对玉的珍惜。

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有一则记事,题作《宣和玉杯记》,关于玉杯样式写道:“宋宣和御府所藏玉杯三:其一,内外莹洁,绝无纤瑕。杯口耸出螭头,小螭垂云而起,夭矫如生,名教子升天,真神物也。二名八面玲珑。三则单螭作把,外多花纹,钩碾精工,莹白过于教子,而神彩稍逊。”玉杯都是上流社会人士所用,这宣和玉杯更是绝世珍品,徽宗的爱物,一般人更是见不得。玉荷杯倒是在宋人笔记中读到过,《经筵玉音问答》描述了宫廷贵族艺妓佐酒之情景:“隆兴元年(1163年)五月三日晚,胡铨侍上于内殿之内阁……蒙赐金凤笺就所御玉管笔并龙脑墨、凤咮砚……时将日暮……唤内侍厨司满头花办酒……上御玉荷杯,予用金鸭杯。初盏,上自取酒令潘妃唱《贺新郎》,旨令兰香执上所饮玉荷杯,上注酒,顾予曰:‘《贺新郎》者,朕自贺得卿也;酌以玉荷杯者,示朕饮食与卿同器也,此酒当满饮。’予乃拜谢。”

玉盏在宋代也是稀有之物。韩琦“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宴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众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参见《宋人轶事汇编》)再贵的玉盏也没有韩琦的宽宏大量珍贵。所以古人常说君子如玉。

除了玉器珍贵,还有一种玻璃器具也很珍贵。说起玻璃大家一定会不以为然,谁家现在没有玻璃器具呢?不过在宋代,一般百姓家还真没有玻璃器具。汉代以后,西方传入玻璃器皿,于是把西域传入的玻璃称为“玻璃”,中国自制的玻璃称为“琉璃”“料器”等。《东京梦华录》“食店”有云:“吾辈入店,则用一等琉璃浅棱碗,谓之碧碗,亦谓之造羹。”(www.daowen.com)

在宋代,汉语才将玻璃和琉璃逐渐区分开来。好了,明白了玻璃的意义才能体会到玻璃的珍贵。记住玻璃是透明的,琉璃是不透明的。到了明代,用低温彩釉陶制作的砖瓦被称为“琉璃”或“琉璃瓦”。苏轼写有“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他还写过“回望古合州,属此琉璃钟”。苏轼并没有混淆玻璃、琉璃之间的区别。《武林旧事》有专门描写元宵灯会一节,“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著色便面也”。说明苏州一带普遍已经能够生产比较大型的琉璃制品。文中把苏州制造的花灯叫作“琉璃”而不是“玻璃”。同在《武林旧事》“赏花”一节,有“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官窑等瓶”,这里把从“大食”舶来的玻璃器叫作“玻璃”而不叫“琉璃”,显然与在本土生产的琉璃器在质地和工艺上有区别的。《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载清河郡王张俊进奉给高宗的宝器中有“白玻璃圆盘子一、玻璃花瓶七、玻璃碗四……”餐桌上的玻璃器具成为高档贡品。

《金史·本纪第八·世宗下》载:公元1188年2月,“己丑,宋遣使献先帝遗留物。癸巳,宋使朝辞,以所献礼物中玉器五,玻璃器二十,及弓剑之属使还遗宋”,金世宗说:“这些器物都是你们国家已故君主珍贵的玩赏物品,应该当作宝贝加以珍藏,以便不忘记追念怀思自己的先辈。现在我如果接受了这些礼物,在道义上有所不忍。你回去告诉你们的君主,使他了解我的心意。”金世宗不忍心收下宋代皇帝赵构曾经喜欢的宝贝玻璃器。由此可证明,宋金时期,西方舶来的玻璃器仍很珍贵,依旧是皇帝珍爱的玩物或者外交大礼。公元1115年,宋徽宗诏令:“中书舍人陈邦光,提举洞霄宫,池州居住。”此前陈邦光任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适逢蔡京献大食国的玻璃酒器,陈列在宫廷中。太子发怒说:“作为天子的大臣,不以道德义理相训诫,只拿精美的玩物来消磨我的意志吗!”就命令身边的人打碎了那些东西。太子打碎的不是玻璃酒器,而是蔡京的脸面。蔡京后来听说实际是陈邦光激怒挑动太子,忍住怒气没有发作,于是就借机贬黜他,限制在池州居住。

宋代,朝廷成立了官家玻璃制造作坊,称“乐玉作”,生产的仿玉玻璃品质远远不如进口玻璃优质,主要是工艺技术问题。宋代玻璃器具多是进口货,玻璃制作的饮食器具并不常见。因其数量罕少,极为珍贵,故多为上层社会及富人所拥有。如果在宋代,您家里的高脚玻璃杯就可以换一套别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