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美食:肉咸豉的制作方法详解

宋代美食:肉咸豉的制作方法详解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下肉于铫内炒,次下豉、姜、橘皮,尾下马芹、椒。宋代的肉咸豉和干咸豉与元代、明代的干咸豉、肉豉都是属于宴席看菜的一道菜的两种形式。

宋代美食:肉咸豉的制作方法详解

来源:《事林广记》《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记载了一份御宴菜单:“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第一,肉咸豉。”《武林旧事》卷六《把鲊》:“……糟猪头、干咸豉、皂角铤……”可见,在市肆中可以随处买到干咸豉了。

元代王恽好食肉豉,写诗赞曰:“肉豉传方出异庖,玉盆凝就破昆刀。纵横碎渍氍毹锦,莹洁光翻琥珀膏。暖入饧华防性爽,味方禁脔想京鏖。年高厌饫便便腹,不负吾坡养老饕。”

制作方法

《事林广记》:“造肉咸豉”:精肉一斤,骰子切;盐一两半,拌煞去腥;生姜四两,薄切,炸过用;猪脂烂挫,炒过;豉一斤,取浓汁两碗;马芹半两,椒子一钱。先下肉于铫内炒,次下豉、姜、橘皮,尾下马芹、椒。候炒黄,焙之,收取,可食。佳。[56]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有干咸豉[57]的做法:精羊肉,每斤切作块或[58],盐半两,酒醋各一碗,砂仁、良姜、椒、葱、橘皮各少许,慢火煮汁尽。晒干,可留百日。

明《多能鄙事》一书记载了四种肉豉的做法:

猪肉精肥,逐项切小块,同羊脂微炒。以酒、醋、水,用川椒、盐、杏泥、缩砂[59]木香、阿魏[60]甘草同煮。频焯去沫,候熟收之。

又法:精肉一斤,骰子块切[61],盐一斤拌匀,晒去腥。生姜四两,薄切炸;用猪脂,烂挫炒过;淡豉一斤,取浓汁两碗;马芹半两,椒皮一钱。先下肉于锅内,炒;次用豉、姜、橘丝、马芹,候炒干,焙,取之。

又法:羊肉五斤,连皮、肋皆可,醋三升,胡荽子一合(绢袋贮),盐二两,酒三盏,蒜瓣三两,同煮。慢火养熟。压成块,切,晒干收。

又法:精肉切块成条,每斤用盐半两,酒、醋各一碗,缩砂仁、良姜、椒、葱、橘皮各少许,慢火煮汁尽。晒干。可留三个月。

宋代的肉咸豉和干咸豉与元代、明代的干咸豉、肉豉都是属于宴席看菜的一道菜的两种形式。元明朝代制作方法承袭宋代的方法,和现代开封的“五香肉干”做法类似。

【注释】

[1]石耳:地衣类。生深山岩石上,可食用,亦可入药。

[2]石发:藻类植物。生海中,以肉杂蒸食极美。

[3]石绵:纤维状矿物质。石绵不能食用,此处石绵指何物待考。

[4]鹿角:此处指鹿角菜。藻类植物,生海滨岩石上,多枝呈叉状,像鹿角。

[5]腊菜:芥菜的一种,冬月采食者,俗称“腊菜”。

[6]天花蕈:即菌类的天花菜。形如松花而大,香气如蕈。

[7]海鳔白:鲨鱼肚。

[8]虾魁腊:冬月制作的大虾肉腊干,也称腊虾肉。

[9]盐酎装严:盐与醇酒调和要适中,不可随意增减。

[10]十品不足……风韵去矣:意思是所列十种主要原料如备不全,宁可缺少,不可以别的品种代替,以防配料不当而失去十遂羹的风味特色。

[11]时菜:时令菜。

[12]用时菜……,则熟矣:今日制作泡菜也是采用此方法。

[13]雍州酥:关中西部出产的酥油。

[14]令相得:使糖、蜜和各种原料拌均匀。

[15]蜜须合宜:用蜜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适可而止。

[16]生蟹:指生蟹肉。

[17]以麻油熬熟:今用麻油搂熟,不下佐料,放到别处晾凉。

[18]水姜:何物不详,疑似姜汁。在宋代就已经用鲜姜的自然汁,俗称姜汁。

[19]俱为末:以上所用的香料都是粉面。

[20]葱:宋代已经普遍使用葱花。葱可以切成葱段或者不同的形状。

[21]蕈:生长在树林里或草地上的菌类,伞状,种类很多,有的可食,有的有毒。

[22]枸杞头:又名枸杞苗、枸杞菜。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枸杞头性凉,味甘、苦,有补虚、益精、清热、明目之效。

[23]赵竹溪:赵密夫,号竹溪,宋太祖赵匡胤之三弟赵廷美的八世孙。绍定二年(1229年)进士。

[24]真粉:绿豆成熟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

[25]核桃:宋代科学家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此果本出羌胡,汉时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之秦中,渐及东土。”故又名胡桃。其气味甘平,中医认为有“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之功能。(www.daowen.com)

[26]莳萝:即“莳萝子”,一种香料。

[27]用辣汁供:也有版本写作“用枣汁供”。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口味,根据喜好选择。“用枣汁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外带、蘸食,一种是浇汁在上面。

[28]油饼:并不是现在我们早上吃的油饼。按孙世增先生解释说在宋代,这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花生饼。

[29]栀子花:栀子,因果实似酒杯而得名。古代,人们还常把栀子称作越桃、檐卜、鲜支和木丹等。

[30]姜薄切:姜切成薄片。

[31]葱细切:葱切成细丝。

[32]以盐汤焯:用下入盐的开水焯一下,这能起到消毒和减少葱姜的辛辣味的作用。

[33]国老:甘草的别称。

[34]参考商务印书馆据夷门广牍本影印《山家清供》。

[35]薄批:片成薄片儿。

[36]沃之:沃是浸泡,浇灌。在酒、酱等调味料里浸泡腌制。

[37]风炉:风炉,就是煮茶用的炉子。风炉煮茶,是宋代以前常用的烹茶用品,通常是用铁、铜铸造而成,外形有点儿像鼎,三足,或者四足,炉身装饰着文字或者图案,烧炭煮茶。这种炉子的膛、壁间有间隔,以耐烧的东西填充。炉膛用泥烧成,炉床可放炭,上有置腹的架子。风炉的腹部有通风口,底部掏一个洞,用于出灰。宋代的士大夫出游经常携带精巧的风炉用于烹茶。

[38]铫:金属制的、煮食物的小锅。

[39]一杯后:喝过一杯酒之后,才可以在热汤中涮肉吃,这是食用的程序或者礼节。

[40]八停:八成。

[41]牛肉瓜齑:一种片状的牛羊肉干。

[42]上指平高:指酽醋超过肉片一指半高。

[43]些小:些少。

[44]骨炙:烤羊排骨

[45]硇砂: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本草纲目》载:“庖人煮硬肉,入硇砂少许即烂。”

[46]一稔:一撮。

[47]妤酒略浸:指将羊排骨用好酒略浸。

[48]脊膂:里脊肉。

[49]看滋味,添盐醋少许:尝尝味道,如需要,再加入少许盐、醋。

[50]《梅尧臣编年校注》卷二六。

[51]笋:竹类的嫩茎、芽,故名竹。冬季在土中已肥大可采者叫冬笋;春季芽向上生长,突出地面者,叫春笋。夏秋之间竹芽横向生长成为新鞭,叫作鞭笋。竹笋是我国江南特产。冬笋、春笋其味清鲜、质细嫩,除作菜外,还多作调味品。

[52]蕨:又名乌糯、秦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说:山中处处有之。其茎嫩时釆取,以灰汤煮去涎滑、晒干作蔬,味甘滑,亦可醋食。向有“山珍”之称。

[53]瀹:以沸汤煮一下。

[54]后苑:指皇宫中御厨。

[55]俎豆:俎,古代盛祭品的礼器;豆,古代食肉器皿。

[56]转引自《中国菜肴史》。

[57]此菜列在“肉下饭品”下,为下饭的肉菜。

[58]子:条子。

[59]缩砂:砂仁。

[60]阿魏:为伞形科,植物阿魏、新疆阿魏、宽叶阿魏的树脂。商品阿魏多数由球粒凝聚成大小不等的块状,暗黄色或黑棕色,贮藏日久则变为红棕色。味苦辛。能辟一切禽兽鱼腥荤诸毒,元人多入食料中。

[61]骰子块切:切骰子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