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花露蒸沉液:古时床帐中的香气

宋代花露蒸沉液:古时床帐中的香气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佚名《槐荫消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如此带有双重香气的花露会盛在小碟、小钵里,置于香炉内,经炭火熏烤,从容挥发,高观国《霜天晓角》形容道“炉烟浥浥,花露蒸沉液”。从宋人诗作中可以看出,“花露蒸沉液”曾经盛放在床角落的小香炉里,于长夜中腻芬消弭,洇润寝帐。调香师们把这种香果压榨出汁液,作为一味配料添加到合香制品中,甚至采用类似“花蒸香”的工艺,以这种果液蒸香。

宋代花露蒸沉液:古时床帐中的香气

说来也许难以相信,香水从来都不是中国人陌生的东西。

9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的科学家将蒸馏工艺加以完善,制造出利用鲜玫瑰花蒸馏成的香水,这种美妙的香品及其相关制造术随即受到其他文明的欢迎。在宋代,来自异域的天然玫瑰香水形成稳定的进口,称为“蔷薇露”“蔷薇水”“大食水”。不过,进口货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于是,蒸馏技术也被引入到广州,只不过当时这里没有阿拉伯世界的玫瑰花,只能利用茉莉、素馨代替,蒸馏而成的晶莹香液名曰“花露”。据宋代消费者的反馈,与大食原装正品相比,广州高仿花露的香气很遗憾地始终略逊一筹。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始终没有引入直接将花露擦在耳边、洒在衣上的习惯。在宋朝,无论进口蔷薇露还是广产花露,一部分用于女性美容之用,如用蔷薇露梳理洗后的头发、调湿脂粉,另外最大的功能就是用于合香,与多种香料兑在一起,形成香调复杂的高档香丸、香饼。因此,宋词所描写的炉香斜袅中,往往荡漾着玫瑰香水的艳韵,这是今日读者应该知道的细节。

进一步的,宋代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天才调香师们还将蒸馏鲜花香水的工艺与花蒸香工艺结合到一起,把饱沾露水的香花与香片一起放在专制蒸馏器内蒸馏,再用蒸馏出的香液浸泡香片。这样反复几个回合,就可以一举得到两种香品:染上花香的香片,以及染上沉、檀等树脂香料气息的花露。

宋 佚名 《槐荫消夏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如此带有双重香气的花露会盛在小碟、小钵里,置于香炉内,经炭火熏烤,从容挥发,高观国《霜天晓角》形容道“炉烟浥浥,花露蒸沉液”。也就是说,与今天利用香熏炉加热香精油的方式颇为相近。从宋人诗作中可以看出,“花露蒸沉液”曾经盛放在床角落的小香炉里,于长夜中腻芬消弭,洇润寝帐。如此芳气低回的夜帐内,绽放的将是怎样的良宵呢。

宋人研发花香型香品的成绩固然令人印象深刻,当时的“果香系列”也非常发达。调动香气鲜明的水果,以果液、果肉、果皮作为天然香料,配制清新活泼的合香制品,是宋人非常喜爱的制香途径之一。可以说,花香型产品因韵息郁艳动人,果香体系则以风调清新取胜。(www.daowen.com)

总体说,果香类合香制品就是用各种香气强烈的果实代替鲜花,与树脂类香料发生结合。在这一方面,宋人于具体实践中发明出来的种种巧法,即使仅在纸面上读来都惹人动心。如一款“江南李主帐中香”,是把大香梨挖去内核,装入沉香末、檀香末,密封,然后上火蒸——这是把原料之一的香梨直接发展为盛香料的容器了。蒸过后,削去梨皮,梨肉连同其中的香末一起研碎、和匀,做成饼儿、丸儿,经过“窨”的程序后,就可以焚烧。

又有一款“笑梅香”,把榅桲果[3]的顶部截切掉一部分,从截面下刀挖出内核,然后将沉香与檀香的细末填到空腔里。再把截切下的部分当作盖子一般重新扣合到果实之上,以麻线纵横缠缚,接下来,则是用生面团在榅桲果外厚厚糊裹一层。包在面团中的榅桲果会埋入火炉的炉灰之内,用慢火缓缓煨透。最终,把面团去除,而对烤过的榅椁果直接加以研磨,让果肉与其内的香末混在一起,形成氛息独特的香膏。

榅桲

实际上,宋代制香业最看重的一种香果,是今人已经基本遗忘的榠楂果[4]。调香师们把这种香果压榨出汁液,作为一味配料添加到合香制品中,甚至采用类似“花蒸香”的工艺,以这种果液蒸香。有一款名为“意可”的高档香品,便是把骰子大小的沉香粒在榠楂果液内浸泡三天,然后再一起上火蒸制。

另外,尚有一种会令我们今人极为意外的果类香料,那就是荔枝壳。它可以与麝香配在一起,捣碎成末,用蜜拌和成丸,形成一款气息独特的香品。不过,荔枝壳主要是作为一款辅料,加入多种配方内,以其浓烈的辛香为合香制品增添活泼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