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河洪涝为害,历史资料揭示连降暴雨与排涝不畅的矛盾

海河洪涝为害,历史资料揭示连降暴雨与排涝不畅的矛盾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汛期海河不能承受泄洪排涝,造成河道决口漫溢而注入各个洼淀。海河流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全年雨量分布极不均衡,夏秋7、8月份,上游山区经常发生暴雨,每逢暴雨顺流而下,再加下游平原的沥涝,排洪排涝不畅,即造成十年九涝。1890年海河流域连降暴雨,永定河、大清河决口漫溢,北京城受到洪涝侵袭。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中南部太行山东麓地区连降暴雨,造成近50年来特大洪水。

海河洪涝为害,历史资料揭示连降暴雨与排涝不畅的矛盾

海河水系的许多河流,发源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山区一般拔海一千多米,坡度陡,支流多,源短流急;平原地势平缓,河水流速慢,河道不仅被泥沙淤积,而且河道狭窄,尾闾不畅,又无入海出路。上下游河道之间,泄洪排涝能力相差几十倍甚至一二百倍,上游的洪沥水又多汇集天津市海河后,经大沽口入海。所以汛期海河不能承受泄洪排涝,造成河道决口漫溢而注入各个洼淀。如天津郊县的黄庄洼、大钟庄洼、里自沽洼、大黄铺洼、七里海洼、贾口洼、台黄洼、北大港等,河北省境内的白洋淀、东淀、文安洼、宁晋泊洼、大陆泽洼、大浪淀洼、献县泛区、梁各庄泛区等洼淀,经常滞洪积水,年复一年,人民流离失所,民谣流传着:“淹了文安洼,十年别回家”,是为洼淀人民遭受水患后的写照。

海河流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全年雨量分布极不均衡,夏秋7、8月份,上游山区经常发生暴雨,每逢暴雨顺流而下,再加下游平原的沥涝,排洪排涝不畅,即造成十年九涝。据历史记载从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间,先后发生较大水灾387次,平均一年多就有一次水灾;旱灾407次。春旱秋涝灾害交错发生,也造成土地碱化。河北省黑龙港地区的47个县,占全省耕地面积1/3的土地严重碱化,常年是春天白茫茫(土地盐碱),夏天水汪汪,种地难得苗,见碱难见粮。城市人民同样遭受洪水灾害,1725年至1939年的二百多年中发生大洪水13次,其中有4次洪水波及北京,有8次大水淹了天津。1801年水淹天津旧城墙砖26级,水深3.9米。1890年海河流域连降暴雨,永定河、大清河决口漫溢,北京城受到洪涝侵袭。1939年7月太行山一带山洪暴发,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等河流多处漫溢决口,使116个县受灾,淹没了四万五千多平方公里,受灾人民三百余万,死伤12000人,京汉、津浦铁路冲毁160公里,洪水冲进天津市区,水深1至2米,街上行船长达月余,14000户的房屋倒塌。(www.daowen.com)

建国后,于五十年代,在海河水系曾修复和兴修一些水利工程,仅河北省在上游较大支流上修建容量在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就有18座,在下游开挖了减河,整治加固了河道堤防,各地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高潮的同时,也掀起了治水热潮。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使排洪入海能力比建国前增加了一倍多,对防洪除涝治碱发挥了作用。但由于旧有的一些水利工程长期失修,河道淤积,甚至遭到破坏,虽大力修复,仍标准很低。加上新修筑的水库工程,在“大跃进”的口号下,上得急,上得快,工程质量差,遗留不少问题,未能改变中下游河道狭窄、无入海出路的状况,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五十年代大的洪涝年就有1949、1954、1956、1959年4个年头。每当大洪涝年份,淹没耕地一般都在2000万亩至3000万亩,严重时达5000万至6000万亩。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中南部太行山东麓地区连降暴雨,造成近50年来特大洪水。据记载旬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的笼罩面积达5390平方公里,超过600毫米的达42000平方公里,最大七日降雨量高达2051毫米。海河南系一次降雨总量577亿立米,产生径流量302亿立米,相当1939年洪水的两倍多。罕见的特大洪水,使漳卫河、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等河系洪水猛涨,西部山区漫过京广铁路的洪水流量达78000秒立米,使狭窄的中下游河道根本不能承受,洪水一到,四处溃决,平地行洪宽达百里,使104个县、市受灾,二千八百多个村庄的房屋被洪水荡毁,死亡5030人,牲畜伤亡52000头,桥梁闸涵被毁207座,有的通讯线路和京广铁路部分路段被冲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